黄国波: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投融资

11月28-29日,由中国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新金融联盟联合主办的“2018(第五届)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 ”在天津举行,大会主题为“

新经济

新路径·租赁新动能”,和讯银行对论坛进行全程图文报道。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黄国波参加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黄国波:人民币国际化是近年来推动我国改革开放重要推手和核心动力,这个题目切合这个论坛的主题是“经济新路径•租赁新动能”。

我们从大表上能够看出一些中国在全球的经济领域里面的地位,从表上能够看出,中国现在的GDP已经达到了(这个数据是2017年底的数据)12万亿美元,按市价折合成美元,占比大体上是15%。相比之下

美国

是24%,欧盟是21.7%。同样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的出口占全球比重12.8%,进口10.2%,如果我们把三个经济体加一起,中国占三个经济体的比重大体上是50%,我们的货币发行量数量也非常大。

从数据来看,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比较遗憾地说,各国各主要的经济体,基本上对外进出口方面都是自己的货币,而我们主要用的还是别的国家的货币,比如说进出口50%用的欧元,美国的进口85%是用的美元,美国的出口将近百分之百用的是美元。日本的进口大概21%用的是日元,日本的出口36%用的是日元,所以这里面就产生了一个不对称性的问题,我们是一个大的经济体,但我们用别的国家的货币进行贸易跟投资。

从企业的微观层面来说,有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个是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货币,我们可以节省外汇买卖的成本,可以加快结算的速度,可以在我们合并报表等方面一些会计的操作有更大地便利,也可以减少我们因此所引发的一些成本。

另一方面来说,更大的问题其实是汇兑的风险问题,用其他的货币进行交易必然会产生一个汇率的风险,为了对冲这种风险我们需要花相当大的成本,就是汇率管理的成本。如果上升到一个国家的宏观层面,用自己的货币,一方面可以增强我们的金融跟经济的发育期,因为其实各国的货币政策,我们知道都不是为别的国家设计,都是为自己设计的,所以我们用别人的货币我们要被动地承受所谓国家的溢出效益的问题。同时我们在国际商品交易里面,也面临着没有或者缺乏定价影响力的问题。

另外从过往的金融危机或者历史经验来看,利用国家的投资和金融货币我们能否得到保障的问题。比如其他国家的金融危机运作可能会出现问题,比如单边主义比较盛行的时候,也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比如说金融制裁的问题。

最后,宏观还有一个方面大家比较清楚,就是助力税的问题,用自己的货币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这里面的一个发行钞票方面的成本。因为我们知道,货币是一个无成本的、无期限的负债,所以我们如果用别人的货币,等于是无期限地用无成本的方式借钱给别人用,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回顾一下人民币作用国际储备货币,这些年我们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我们可以先看一看,其实人民币的话,现在已经是一个国际储备货币了,2016年的10月,人民币加入了SDR,占比10.92%,在这个SDR的篮子里面美元占41.7%,欧元占30.9%,日元占8.3%,英镑占8.09%,所以作为一个篮子货币,人民币获得了基金组织各成员国的承认,作为一个国际储备货币。这个国际储备货币可以被各国官方接受接收计价、储存等功能,比如央行纳入了SDR的篮子,把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对象。

其实作为篮子货币是有责任的,有这样几方面的责任:

一是作为篮子货币,要在全世界的范围之内普遍地使用,所以人民币有天然的一个责任,它需要推广、推进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应用。

二是篮子货币应该可以自由地使用,所以对我们人民币的可兑换也提出了一个事实上的要求。

三是作为篮子货币需要有一定的跟别的篮子货币的分散化的效应,需要保障国际支付的能力同时也要保证自身购买力相对的稳定。

除了这些方面的责任或者约束之外,我想特别地强调一点,有时候外界会有一些误读,觉得加入了SDR对美元的汇率要保持稳定,其实并不一定要求SDR货币盯住美元,其实美元是浮动的,跟美元的波动不一样,为什么?你盯着美元人民币纳入篮子没有分散化的效应,这不符合加入篮子最基本的规则。其实SDR不要求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汇率的稳定。

从2009年人民币开始推进国际化以来,人民币的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这个进展体现在跨境收付方面,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16年底已经占了25%,货物贸易中间的比例占进出口收付比重达到16.9%,资本项目人民币收付项目达到了16.2亿,人民币外债国际合作方面也有不错的进展,包括36个国家跟我们建立了互利互换的关系,人民币清算安排延展到了23个国家和28家机构,另外人民币已经是全球第7大储备货币。大体上现在被纳入储备的规模,相当于美元845亿。

尽管有这样的进展,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空间还是很大的,现在人民币国际的作用,与中国的经济地位相比还是不匹配的,可以从两方面去看:

第一,根据国际组织的一些数据,我们能看得到,在国际上全球外汇市场交易里面,人民币份额现在仅有4%,而4%是200%的4%,美元是200%的88%,欧元是200%的31%,在全球的支付系统里面人民币份额非常小,全球排名在前6-7里面,人民币是1.7%,美元是41%,欧元是33%,在全球的外汇储备里面,尽管人民币已经是主要的储备货币,我们在全球份额里面才占1.1%,而美元占了64%,欧元占了20%,所以在一些关键的国际支付、结算、市场交易、价值储藏等方面人民币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力,那就是外资就全球投资人对中国可能在金融投资方面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规模?这方面的话,我们从股票和债券两方面看一下。

以股票已经把人民币纳入指数的MCI还有负数指数为例,MCI目标人民币的比重是人民币国内的一个股票的比重是占

新兴市场

的18%,2018年至今实际比重才占0.7%,按复式指数中国应该有19%,我们现在还没有被纳入,换言之现在是0%。股票被国际投资者持有的空间是巨大的。

债券方面也同样如此,按照巴克莱全球市场新兴市场的债券指数,目标人民币债券比重按绝对金额来看,大体上可达到9000亿美元的量级,2018年至今为止,我们外资在中国投资的规模大概是2500亿美元的规模,仍有很大的空间。

第二个方面我想谈一点,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出现了一些调整和波动,大家看一看其原因是什么,按照香港监管局公布的最近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香港是人民币主要的离岸市场,离岸人民币的存量、人民币存款在2015年(最

高峰

)的时候曾经达到过超过1万亿人民币的水平,经过这几年的调整,这个数字下来了,但是过去2-3年时间里已经稳定并有所上升,目前的规模大体上是6000亿人民币的规模。

另外在人民币跨境贸易里面,2015年最高峰的时候用于人民币结算的规模大体上超过7000亿人民币,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基本稳定而且有所回升,目前每月人民币用于贸易结算的规模大体上是3600亿人民币。

在人民币近年来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这个调整是正常的,因为所有的新生事物的发展,有一个发展、巩固、再充实、再发展、再提高的过程,这里面充实的其实是汇率,人民币自2014年以来有了一个调整,这个调整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元走强造成的。这样的调整,其实挤掉了原来单方面做多人民币投机性、短期性交易的水分,所以应该说汇率的调整,部分地解释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调整。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汇率正常的波动是不会影响国际化的,因为直观地逻辑就是,所有的阻碍货币的汇率都是波动的,波动的幅度还可以非常大,欧元2014-2015年,曾经在8-9个月时间里,一下子对美元跌了25%-26%,并没有影响欧元在全球储备货币里面的地位,主要的货币都有所波动,我认为是正常的。

从我们持有人民币的角度看,汇率的升值和贬值各有不同的吸引力,汇率如果升值的时候,鼓励人们多持有人民币的资产,少持有人民币负债,换言之,有可能导致境外借钱境内运用的行为。贬值的话,鼓励人们多持有外汇资产少持有人民币,鼓励人们境外借钱境内使用的行为。其实人民币的调整略有贬值,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是非常大的支撑,因为国际化首先需要人民币走到境外,信贷融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信贷融资对于稍微偏弱的人民币来说是一个支撑,如果人民币很强大家都怕借人民币,是很难走出去的。所以从长远来看,人民币的调整是一个健康的事情,而且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来说不构成障碍,反而会有一定的促进。

其实汇率的波动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还是国际化的一个要求,汇率的波动不会影响,还是国际化的一个要求。因为从持有和使用来说,SDR要求人民币是波动的,因为只有一个波动的汇率不是一个盯着美元的汇率,才能使得SDR的篮子得到优化。

另外对于参与贸易和投资的人来说,之所以愿意持有人民币,因为人民币是独立、波动的,如果人民币盯着某一个货币,我们持有那个货币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持有人民币呢?

所以SDR篮子贸易波动的人民币是多了一个选择。从我国的宏观政策来说,回到三元悖论的角度来说,其实有一个波动的人民币,才有利于我们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才使得我们把资本流动放宽,把人民币可兑换往前推进有一个现实的基础。因为一个僵化的汇率其实并不利于把资本项目的资本流动打开,这两者是有所冲突的。其实国际化是要求我们的汇率有弹性的,而不是要求汇率是一个僵化的汇率。

最后看一下目前人民币的条件,对于跨境的投融资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影响。过去1-2年时间里,我们的金融条件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随着美元不断地走强,人民币出现了一个适度的贬值,但这个适度的贬值,比起发达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货币市场兑美元的汇率其实是比较温和的,现在是全世界最稳定的汇率。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只有6%左右,如果跟年内最高点相比,人民币的贬值幅度大体上只有9%左右,如果一揽子的汇率指数人民币只有3%左右,这样一个幅度,哪怕是金砖国家百分之十几的贬值幅度,相对于比较大的汇率波动来说,这个是比较低的,而且对于美元贬值幅度相对于美元指数来说也是比较温和的。所以汇率有适度的贬值,人民币不再是以前强的货币,其实是使得我们人民币资产负债的应用,是有了一个更加现实的基础。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央行的调控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包括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包括在中国香港离岸市场发行央票的应用,使得央行对于货币的调节手段更加增强。

在过去1-2年时间里,我们看到国内市场利率大幅下行,伴随着美元同业市场利率不断上升,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利差到了一个非常窄的水平,按照三个月的同业拆期来看也就10个点,按照基本汇率国际上的基本汇率来说也就是20个点左右,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改变。

从跨境角度来看,汇率风险对冲的成本大幅下降,比如以远期的汇率为例,由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利差收到非常窄的水平,利用衍生工具进行人民币汇率风险的对冲成本非常低,一如说一年期目前对冲成本在1个百分点之内。

相对以往来说,其实在过去一年里,人民币短期的流动性变得非常宽裕了,央行坚持不搞“大水满灌”,人民币宽松也给融资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改变。结合这些方面,整体上在这些金融条件以上,整体上在我国对外金融改革开放里面,我们看得到的情况是,过去一两年时间里,我们对外资进入中国的门槛在持续地降低,市场在迅速地放开。比如股票方面沪港通、深港通已经打通,QFII的额度已放到非常大的规模,债券通也已经打开了。这样市场的开放,其实给外资的大规模进入中国进行金融市场的投资,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而且也配合着一些股票、债券全球的指数,相继或者有准备把中国纳入到指数里面去的一个动作,外资流入中国是非常强劲的。

我们可以看得到的,以股票为例,外资持有中国大陆股票的一个数量。2016年也就是700亿美元左右的量级,2018年至今已达到了2000亿美元的量级。比如说债券方面2016年大体上是1600亿美元的量级,至今已达到了2500亿美元的量级。所以说外资投入的流入,中国人民币市场外资参与程度是迅速地在上升。

在这个前提下,我相信我们也有条件,随着央行调控能力的加强,随着汇率能够承受的波动率的提高,人民币也有更好的条件去促进,进行更多地对外的金融投资和直接的投资。

在这方面我相信我们的金融租赁业是我国最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个行业,同时金融租赁业对利差、税收的环境、成本、汇率等等也都是高度的敏感。前面提到了一些金融条件的改变,一些市场条件的改变,我相信整体上对于金融租赁行业来说是正向的,其实开辟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这个空间体现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运用,体现在人民币和外币两类货币的采用,体现在股权和债权两种工具的应用,也体现在融资方和投资房两方面的协同,也体现在租赁业和非租赁业比如说信贷方面的支撑。所以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加上股权和债权方面的比例,杠杆的运用方面的调整,我们面临在改变的环境,在改变的环境带来了很多的思考,也带来了很多创新应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