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泡沫过后,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从2009年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至今,数字货币已经发展了十年。数字货币让一部分人暴富,实现财富自由,也让另一部分人破产,发誓永不涉足币圈。在数字货币刚刚兴起时,很多人关心数字货币是不是泡沫,有没有投资价值;ICO是不是诈骗,token是不是证券;区块链技术有没有被高估以及数字货币能否取代法币。如今再回首这些问题,有些已经有了答案,另外一些可能还需要静观行业的发展。

1.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在2017年12月中旬,数字货币的泡沫达到顶点,一枚比特币的价格达到近2万美金。在此之后,仅仅用了6天时间,价格下跌30%。目前比特币的价格约为6000美元上下,已经蒸发近60%。图中显示的是Bitfinex交易所的数据,它以周为单位,显示了截止目前(2018年11月5日)比特币/美元交易对的市场行情。

有一句话叫做“只要在风口,猪都能飞上天”,数字货币就曾经经历过这么个时候。那是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项目方进行ICO,数字货币的行情也一直看涨。同时,这个时候也是空气币和山寨币横行的时候。他们使用玄之又玄的概念,描绘无法实现的愿景,邀请大佬站台,承诺币种上交易所之后一定会暴涨。散户们往往不懂区块链这些前沿科技,也不关心项目方描绘的项目能不能解决某个问题,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通过炒币实现一夜暴富。但是这些项目方发起的ICO很多涉嫌诈骗,他们对币种行情的管理涉嫌操纵市场。币价的起伏波动并不是市场的表现,交易量的多少并不是真实的。项目方通过拉盘,砸盘,收割一茬茬的韭菜。

2018年8月27日,一篇名为《FCoin:一个韭菜的血泪控诉》在网上流传。文中的受害者陈沛晓讲述了他在FCoin交易所借钱炒币,两个月内亏损70万的故事。陈沛晓声称,造成亏损的部分原因在于交易所创始人张健诱导用户投资,交易所操纵价格,并且在币种暴跌时无法登陆平台进行交易。这只是炒币大军里的一株韭菜和较为极端的一个例子。更多的人在被项目方,交易所收割之后才看清币圈的本来面目,变得清醒起来,选择远离币圈。

2.大多数ICO都是骗局

大多数ICO都是骗人的,在2017年的ICO中,有超过四分之三的ICO是诈骗,只有7%的项目获得成功。美国ICO咨询公司Statis Group在2018年7月发布研究报告,该公司声称对2017年的ICO项目进行了分类调查,其中78%的ICO项目是骗局,4%的项目筹款失败并返还资金,3%的项目没能上交易所并且未开源,只有15%的项目上交易所并进行交易。

而且,该公司在这看似成功的项目中又进行了进一步区分。它将一个项目是否成功设立了三条标准:项目出了阶段性成果(最低要求的测试版本);公布了项目进度表;代码开源。在这三条标准中,全部满足的只占7%。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Jay Clayton于今年1月在证券监管协会上发言称,ICO本质上是IPO(首次公开募股),ICO出售的代币(token)具有证券的属性。项目方不希望token被归类为证券的原因,是为了逃避美国《证券法》的约束和证监会的监管。

Token会不会被归类为证券这个问题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为在美国,如果token被定义为证券,不仅意味着项目方要披露公司的信息,公开出售的token要经过证监会的注册,还意味着此前进行ICO的公司和项目方可能涉嫌违法。发售证券的项目方需要披露的信息包括:说明公司的产品和商业目的;描述将上市的证券;公布公司的管理情况;由独立审计机构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证明等。

而此前,项目方往往用“白皮书”来向外界公布团队信息和介绍token。在数字货币的风口,哪怕很简陋的白皮书都能募集到资金。这就意味着投资者无法获得法律的保护,并且只凭借极少的信息去投资,将面临巨大的风险。更有甚者借钱去投资,可能就会出现家破人亡的惨剧。

3.大多数的token是证券

对于一种交易合同内是不是证券这个问题,美国最高法院有一套判断标准:Howey Test。当一种投资合同同时满足这些标准,那么即使它目前不属于任何一种证券,但本质上应该被归类为证券。Howey Test提出的标准有四条:

(1)用资金(包括资产)进行投资;

(2)期望从投资中获取利润;

(3)投资的资金流向一家公司(common enterprise);

(4)任何的利润都来自发起人和第三方的努力。

此处最重要的是第4条,即投资者获得的利润不取决于投资者自己,而是取决于第三方,即出售投资产品的公司的经营。反之,如果利润多寡取决于投资者自己,那么投资的产品就不是证券。运用Howey Test对ICO进行判断,会发现除比特币和某些币种之外,大多数的项目都涉及发行证券。

SEC主席Jay Clayton认为大多数的数字货币都是证券;而比特币不是证券,是一种商品。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CFTC)前主席Gary Gensler也持有同样的观点。Gary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讲师,他认为比特币,莱特币和比特币现金应该被归类为商品,因为这些数字货币并没有进行ICO。虽然比特币同样在交易所上线交易,但它不满足Howey Test中的第三条,这些投资的资金并没有流向比特币的开发团队。

Gary认为最典型的证券是瑞波币(XRP)和以太币(ETH)。这两种数字货币满足Howey Test的标准:投资的对象是一家公司,而且投资盈利与否取决于公司而非投资者个人的努力。瑞波币的公司是Ripple Labs,以太币的研发和维护机构是以太坊基金会。Gary认为,相比以太坊基金会,Ripple Labs更加中心化,因此瑞波币的证券性质也就更为明显。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ICO的筹资数额明显下滑,这与数字货币熊市有密切关系。此外,SEC也陆续地传唤过一些项目方,甚至对诈骗的项目方负责人进行惩治。度过之前的一段狂热期,投资者渐趋冷静和理智。

4.经济学家眼中的一群疯子

擅长编程的极客们意图建立一种理想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市民手中的钞票贬值与否不再由银行决定,市民可以持有一种永不会贬值的“数字黄金”;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言,而不必担心自己的言论被删,账号被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经过加密,不必担心聊天内容被窃取;自己想要享受某个应用的服务,不必要允许一堆的权限,还担心自己的注册信息遭到泄露。

信奉“代码即法律”的这群理想主义者在某些经济学家眼里则没有那么浪漫,反而像是一群疯子和骗子。经济学家Nouriel Roubini非常坚定地反对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他斥责那些极客根本不懂经济学。这位经济学家被称作“末日博士”,他曾经预测到2008年经济危机,目前在纽约大学的斯特恩商学院担任经济学教授。

今年10月11日美国国会山召开了国会听证会,Nouriel的发言和数字货币倡导者争锋相对。他称数字货币是一切犯罪的源头,而区块链技术与上个世纪末的互联网相差甚远,根本不能相提并论。Nouriel从数字货币最典型的代表——比特币谈起。

第一,比特币的总量确定,这就决定了它不能成为货币。它固然不会因为增发而贬值,不会出现通货膨胀。但它可能带来的通货紧缩问题也不容忽视。比特币的数量只有2100万枚,作为货币将导致比特币升值和物价指数下降,造成通货紧缩。货币更值钱了,债务人背负的债务也被之前更高。这将引起经济学家Irving Fisher预测的“大衰退”。

第二,目前出现的数字货币种类繁多,而高效的人类社会需要的是一种统一的货币。比特币的分叉造成比特币现金等数字货币。众多数字货币各自为战成为数字货币获得法币地位的一大阻碍。

第三,目前的数字货币和交易所仍然是中心化的。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数量少,交易量也少。连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也认为安全,扩容性和去中心化这三点不可能同时解决。

此外,Nouriel称,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是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相反,他们减少了经济危机的危害。从经济史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在法币和中央银行诞生之前就发生了。

第四,数字货币的波动性决定了它不能成为货币。经济秩序要求法币的购买力在一段时间保持稳定。如果法币突然升值,那么这就意味着法币的购买力变强。意味着债务人偿还的债务现在能够购买更多的产品,偿还的压力变大;如果法币突然贬值了,那么债权人就遭受了损失。如果法币频繁地升值和贬值,那么企业的商品,工人的工资就要不断做出调整,这就意味着经济秩序的混乱。目前数字货币普遍存在着波动性,这也意味着不能用它来衡量商品的价格。

讽刺的是,目前主流数字货币的波动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最近一个月内主流数字货币的行情出乎寻常地稳定。数据显示,从今年10月中下旬开始,比特币的价格波动性出现下降。截止到10月28日,比特币的30天波动性低于1.5%。伴随波动性的下降,主流数字货币的交易量也出现了下降。因为投机者已经不能从中获得利润了。一种缺乏流动性的货币很难成为被广泛接受的货币。

5.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博弈

如果因为一门技术在当前的不成熟,因此而断定这门技术没有未来发展的前景是不客观的。而判断这门技术能在未来有怎样的发展前景,又必须认真看待它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目前的数字货币和极客们宣扬的“去中心化”的,“安全的”理想数字货币还有多远?目前的数字货币领域面临的问题有多么困难?

首先,数字货币和交易所本身还没有完全实现“去中心化”,他们还在享受“中心化”的高效和实现“去中心化”的理想之间不断徘徊。在中心化交易所中,交易所作为中间商,在撮合买卖双方交易的同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因为它替用户保管私钥,它也就面临着一些安全问题。比如在2014年发生的门头沟事件。当时的日本交易所Mt.Gox如日中天,但是却被黑客盗取了价值4亿美元的比特币,成百上千的投资者利益受到损失。去中心化交易所提高了安全性,但效率不高,交易确认时间长成为它的软肋。交易量和用户群体不能和中心化交易所相提并论。

其次,数字货币领域的共识机制也饱受诟病。POW共识机制通过算力来决定谁有权打包交易,但是矿工竞相攀比算力不仅导致了算力的集中,还被批评消耗了大量的能源。POW共识机制的本意是让所有计算机可以使用显卡对交易数据进行打包。随着专业矿机的研发,个体矿工越来越难打包交易数据,大的矿池和矿机制造商控制了打包权。因此被批评为陷入“中心化困境”。

另外,POW机制下为了交易安全而消耗的大量电力,也被批评者认为会造成巨大的环境灾难。批评者认为数字货币消耗如此多的电力能源,但相比银行等金融机构,效率太低。批评者Preston Byrne认为,“联邦储备体系的效率是比特币的1000倍”,比特币每年消耗40亿美元的能源,只拥有1000亿市场,联邦储备体系消耗40亿美元的能源,却管理着45000亿美元的资产。相比某些支付系统,数字货币在效率方面略逊一筹。

最后,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同样认为,要想同时解决安全,去中心化和扩容性问题是不可能的。比特币是安全的,去中心化的,但最困扰开发人员的就是扩容问题。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意味着每秒处理的交易数量很少,需要等待确认的时间很长,这也限制了比特币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6.数字货币的未来

虽然数字货币遭到部分经济学家的猛烈批评,但无法忽视的是,比特币和一些数字货币确实在部分国家得到了应用,包括委内瑞拉,土耳其,埃及等。这些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国内面临恶性通货膨胀,经济秩序混乱。当地居民使用数字货币并非出于投机,而是为了保护资产。

在委内瑞拉,占主流的数字货币是比特币(BTC)和达世币(DASH)。在通货膨胀严重的委内瑞拉,通胀率和比特币的交易量基本呈现正相关。在2016年11月,委内瑞拉的通胀率首次超过50%,使其成为恶性通货膨胀国家。此后,该国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在今年8月,通胀率达到200,000%。据国际货币基金(IMF)预测,委内瑞拉在年底的通胀率将达到1,0000,000%。与该国的通胀率同样增长的还有比特币的交易量:通胀率上升的同时,比特币的交易量也在稳步上升。

比特币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手续费较为昂贵,不利于小额交易;交易确认速度较慢,每秒确认的交易量只有个位数。相比比特币,达世币的交易费用更少,确认速度更快。因此达世币更为流行和普及就不奇怪了。Dash Core Group宣称,委内瑞拉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达世币市场。Dash Core的CEO Ryan Taylor称,在该国有超过800家商户接受达世币支付。而Coinmap列出的接受比特币支付的商家只有160家左右。

问题在于经济学家Nouriel Roubini在文中提出的数字货币作为交易媒介要面对的那些挑战,难道在委内瑞拉这里解决了吗?数字货币行情的波动性为什么能够成为一种交易媒介?

2017年年末是数字货币的牛市,包括比特币和达世币在内的币种都经历了大涨。根据Bitfinex交易所行情显示,相比1569美元的顶峰,目前达世币的价格在155美元附近,蒸发了90%。在一年的时间里如此大的波动性,达世币为什么能成为一种交易媒介?

原因可能在于比特币,达世币在委内瑞拉是作为一种储值手段,而非投资工具。促使这些数字货币在委内瑞拉使用的除了数字货币的倡导者,开发公司,委内瑞拉政府也是一个帮手。它无力控制通胀也迫使国民对法币玻利瓦尔失去信心。恶性通货膨胀也可以看成是政府通过超发法币来洗劫国民的财富。从2014-2017年,委内瑞拉的总体贫困率从48.4%上涨到87%,贫困人口比重从24%上涨到61%。在这个国家,使用数字货币就成为了生存的手段。

结语

数字货币这十年,从白皮书中的一个设想,到第一次有人用比特币购买了一个披萨,再到全世界掀起的一轮炒币热潮。数字货币从极客的小圈子走到大众面前。自由主义者从中看到了对抗强权的工具,投机者看到了一夜暴富的曙光,极客看到了可以改变人类命运的技术,骗子们则看到了迅速敛财的机会。从无人问津到狂野生长,再到监管机构的介入,这个行业也逐渐走向合规化。对于它如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或许不应该急于否认这项技术,而是再耐心地给它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