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DI)在过去十五年的快速崛起,是举世瞩目的经济现象。
从2002年至2016年,我国ODI每年流量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8%,累积存量增长了75倍,并在2015年第一次成了净资本出口国。我国在制造业和高科技领域的ODI在2014年为144亿美元,2015年为30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9%和109%。2015年,我国制造业ODI的一半投在设备制造,同比增长158%。信息、软件和IT服务的ODI在2015年为68亿美元,同比增长115.2%。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制造业改造升级的迫切需要。与此同时,以工业4.0和工业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给传统制造业带来挑战。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首个概述制造业转型路线和目标的十年国家战略计划《中国制造2025》,提出我国将专注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等九项战略任务,明确阐述了中国企业将通过“走出去”来提升跨国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包括海外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等。
全球数据处理公司Dealogic的数据显示,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总值中, 高新技术产业的并购比例从2013年的15%猛增到2015年的54%, 高科技行业的投资第一次超过了非高科技行业。2015年高科技部门并购投资的价值是2013年的6.85倍。在区域目的地方面,亚洲仍然是中国投资者的第一站,不仅因为地理位置,还因为亚洲地区的不少国家与“一带一路”有联系。
另一个极为显著的结构变化,是投资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交易数量和交易价值的年增长率均超过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ODI赶上了国有企业,一方面表明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过去几年中已拥有更强实力;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投资份额下降也反映了他们在一些东道主国家遇到了很大阻力。
所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在迅速增长的过程中,也正面临着多种风险和挑战。充分了解这些风险和挑战,学习如何控制和管理,对海外投资成功至关重要。具体来说,主要风险和挑战为目的地国家的政治和社会风险、我国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之间的差距、一些国家对我国国企的抵制、民营企业面临的特殊挑战、融资支持还不够等等。
由于目的地国家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中国企业近年来的海外投资频频受到挫折。一些国家因为政局动荡,在项目开发方面存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险。此外,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相当敏感,会引致更多地缘政治风险和贸易保护主义。当然,有些疑虑实际上是伪装起来的贸易保护主义。因此,中国ODI的海外监管环境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对国企。例如,在墨西哥,由中国铁路建设公司领导的中国财团已赢得了其高铁项目的投标,但墨西哥政府无限期撤回了招标。由于美国的干涉,德国经济部撤回了中国福建宏芯基金收购德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爱思强的批准,并暂停了中国公司三安对照明巨头欧司朗照明部门的收购。美国的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委员会阻止华为、清华紫光等许多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
如何应对国家风险,有很多国际经验可以借鉴。比如,世界银行在评估国家风险方面有一套十分严格的分析框架,包括政府结构、经济政策、社会发展等诸多因子。除了每三年一次的全面评估外,还有年度评估更新等。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中会持续遇到世界级公司的激烈竞争。虽然中国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竞争力,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在技术、产品标准和营销技术方面仍然存在巨大差距。
另外,虽然中国企业在并购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还没有采用国际领先公司采用的更系统、更有机一致的并购方式。比如,我国企业倾向于将科技并购交易视为纯粹的资产收购,往往看不到任何技术公司的核心价值实际上存在于全体员工中,从管理、研发到生产、销售。还有,我国公司常常缺乏保留人才的人力资源战略,公司的海外并购团队通常由只有有限国际经验的初级或中级管理人员组成。
应对一些国家对中国国企的抵制,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需要进一步改革国有企业,使其经营更为透明,建立起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的形象和口碑。我们还需要下更大的工夫让西方国家了解我国的国有企业,尤其是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等。针对保护主义的措施和媒体报道,我们需要更好地让当地公众知晓中国ODI为当地带去的诸如税收和就业的好处。
民营企业机制更灵活,更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投资成果。但民营企业“走出去”也会遇到更多困难,除了融资难题,在战略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不少企业缺乏长期发展战略,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和文化缺乏足够了解。在迅速变化和复杂的投资环境中,他们还需提高对东道国政治文化环境的敏感度。因而,在政策上需要促进企业间的合作,鼓励民企和国有企业互补优势,鼓励混合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其他措施包括发展海外市场信息网络,提供民企培训和指导,提高风险意识等等。
海外生产经营与国内最大的不同是,涉及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先期垫付资金,企业要承担巨大的资金压力。为此,金融业要加快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的速度,跟上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满足融资需求。此外,还可考虑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基金,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银行支持海外贷款、股权融资和海外投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