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美股、港股均表现不俗,以此为主要投资标的的QDII基金同样斩获颇丰,整体取得6.4%的平均业绩。但QDII基金却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基金规模不升反降,从一季度末的940.54亿元降至二季度末的841.47亿元。
“我们这只QDII基金近一年来业绩都遥遥领先,可是规模却做不大,一旦收益上去投资者就不断赎回。”沪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QDII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QDII基金面临的尴尬。在他看来,QDII基金赎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银行等渠道劝客户见到收益就赎回,并不是QDII基金整体投资出现问题。
两基金遭遇大赎回
根据天相数据,截至6月30日,纳入统计的203只QDII基金(不同份额分开算)平均收益率达到6.4%,仅39只基金未能取得正收益。然而,靓丽的业绩也未能让QDII基金收获太多的鲜花和掌声。
今年一季度,QDII基金规模呈现上涨趋势,一季度末的规模为940.54亿元。进入二季度,基金规模开始下行,至6月30日,QDII基金规模降至841.47亿元。
数据显示,份额缩水主要源自易方达恒生H股ETF、华宝兴业标普油气等产品,这恰巧是QDII基金中表现最好和最差的两只基金。易方达恒生H股ETF份额缩水最大,基金规模从年初的90.55亿份降到51.24亿份。华宝兴业标普油气紧随其后,份额减少了近35.15亿份。“一方面,港股累积大幅收益,基民见好就收;另一方面,海外油气价格这段时间低迷,也令资金大幅撤离该类QDII基金。”上述QDII基金经理表示。
渠道劝退推波助澜
在平均超过6%的收益背景下,QDII基金规模为何不升反降?
沪上一名专门负责QDII业务的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一季度QDII基金份额大幅增长,目前遭遇额度限制等瓶颈;其次,目前银行等渠道,在看到QDII基金业绩大幅飙升后,就开始劝客赎回,转而推荐一些新基金,因为新基金对银行销售而言有更大的收益优势。
与此同时,规模缩水也与竞争加剧有关,各种类型的境外投资产品纷纷抢食这块蛋糕。目前,投资者不但可以通过QDII投资港股,港股通也是一条捷径。数据显示,自2014年开通以来,截至6月底,港股通累计资金净流入逾5000亿港元。今年港股行情的火爆带动大量资金“南下”,仅5月份港股通资金净流入就高达335.83亿港元。可以预计的是,随着中国资本账户开放、金融市场深化,内地投资者在海外资产配置的可选择范围将越来越广,这对QDII基金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压力。
QDII基金长期收益价值凸显
QDII基金规模缩减,一定程度上还体现出资金对海外市场的谨慎态度。上半年,美股和港股几乎不断创出阶段新高。但多名基金经理坦言,对于QDII基金主要投资的港股和美股市场,仍较为乐观。从数据来看,受益于公共事业部门和采矿产出增长,美国4月份工业产出创2014年2月以来新高,制造业也获得2015年7月以来的最大增长。预计未来几个月相关数据仍会继续强势,全球经济增长将维持改善前景。
仔细研究QDII基金持仓不难发现,今年上半年规模明显推升的产品大多集中持有一些互联网股票,尤其是其中的中概股。数据显示,包括嘉实中国股票、华夏全球精选等10只排名靠前的QDII基金,大多持有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上述QDII基金截至6月底总规模共计436.98亿元,占到QDII基金总规模的一半以上。
从另外一个维度看,尽管QDII基金暂时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但QDII基金长期收益相当可观。截至7月7日,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超100%的QDII基金增至6只,而在2016年年末,符合这一标准的QDII基金仅有2只。
能力提升的背后是团队建设日渐成熟。在QDII基金推出的十年间,基金公司在海外配置方面的团队也越来越强。前海开源、广发基金等海外投资团队多拥有世界知名学府、华尔街投行经验背景,从业年限在7年以上,且团队稳定。产品类型也越来越丰富,QDII公募基金不但投资覆盖全球,还通过设立境外子公司,在投资专户方面进一步发力。
上述受访QDII基金经理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港股和美股一旦出现阶段回调,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挑选规模较大、业绩稳定的基金,仍是较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