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保险比中国的好吗?

聂方义

  其次,根据我的工作经验,美国的定期寿险产品一般而言要比中国的便宜很多,相差之大令人诧异。


  为了更好地说明以上两点“供给侧”的问题,更加具体地揭示中美两地、乃至英国和香港这些发达人寿保险市场中的定期寿险产品的“好坏”,我特意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做了一项极为简单的定期寿险可获得性研究和比价研究,看看在当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一个消费者要去购买一款简单而有效的定期寿险产品,是否能通过浏览保险公司的官网以获取相关的产品信息和报价信息。


  我的研究方法异常简单,任何可以接入互联网的人都可以轻易复制:登陆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和英国等多家知名寿险公司的网站,肉眼观察如下几点加以比较分析:

  1.   是否在该公司网站首页上展示了定期寿险

  2.   是否有专门的网页对定期寿险进行知识性、科普性简介

  3.   在该公司网页上展示了几款定期寿险产品,大致特点如何

  4.   是否在该公司网页上对定期寿险进行了报价

  5.   如果有价格信息的话,30岁男性保20年,千元保额的单位均衡保费大致是多少


  第1、2点是从“让消费者可懂得”的角度分析,观察寿险公司是否在它的网站上客观、翔实、易懂地地介绍定期寿险的特点。这是从保险知识宣传普及的角度分析定期寿险的可获得性。


  第3、4、5点是从“让消费者可获得”的角度分析,观察寿险公司是否在它的的网站上展示其定期寿险产品,并且提供价格信息。其中最后一点选取30岁男性投保20年定期寿险的例子,以便进行大致的价格比较。这是从产品供给和价格的角度分析定期寿险的可获得性。


  我的观察结论令我叹息:如果以10分为满分为定期寿险产品的可获得性评分的话,我个人认为,中国大陆至多3分,香港5分,美国、英国则可得8分。


  为避免对单个保险公司产生影响,请谅解我不“指名道姓”地分析具体某个保险公司的情况,只从“让消费者可懂得”和“让消费者可获得”这两个角度来谈谈互联网时代里定期寿险产品可获得性的大致情况。


  从“让消费者可懂得定期寿险”的角度看,中国大陆寿险公司鲜有在其官网首页展示定期寿险产品的,首页中展示的多是“理财保险”、健康保险产品等。此外,中国大陆寿险公司也鲜有在其网站上开辟专页介绍、普及定期寿险知识的,即使有的话,部分对定期寿险的简介也是很不专业、具有误导嫌疑的。为避免过激批评,这一点我就不展开谈了。相比之下,美国某大型寿险公司在其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展示定期寿险产品,一些寿险公司还作了介绍寿险的动画短片,所有我观测的保险公司都有专门网页向消费者展示和介绍定期寿险以及其他寿险产品的基础知识。


  从“让消费者可获得定期寿险”的角度看,部分中国大陆寿险公司在其官网上根本就没有展示定期寿险产品,那些有展示定期寿险产品的公司,其展示的产品在我看来也不足以有效地应对英年早逝的风险。


  最让人不爽的最后一点——价格。根据这些公司网站上的报价信息,对于30岁的男性而言,在中国买20年定期寿险的话要比在欧美贵2到3倍!香港定期寿险价格相较欧美发达市场而言也非常贵。


  如此巨大的价差让我感慨,中国大陆同胞要去日本买回个马桶盖,要去香港买奶粉、买多了还犯法,要去“海淘”在中国生产出口到国外的各种商品;美国人赚得比中国人多但是买东西却便宜,中国人赚得比美国人少但是买东西却超贵,这些是何等的人间不平事。


  以上的比较分析皆有网页截屏图为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浏览完整的《互联网时代定期寿险可获得性研究报告》,也可以自行去保险公司的网站浏览、观察和分析。


  除了以上这个简单的对比研究以外,还有一件事情让我痛感问题的严重性。一位从事保险销售工作的读者曾给我留言说: “我对定期寿险也非常喜欢,可惜原来的公司对于这个产品的功能和意义一点都没去讲,导致很多人都不去卖,可惜可叹。”中国寿险业对定期寿险产品的忽视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