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先解读!2025香港《施政报告》发布!

历经三个多月、40多场咨询会、收集10100份意见后,9月17日11:00,香港2025年《施政报告》正式发布!

《施政报告》开篇,首先回顾了本届特首上任3年以来的整体成绩。

李家超表示,上任以来不断推行改革,成立以「结果为目标」的政府,上任三年来,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上升一位至世界第三;整体竞争力上升四位至世界第三;人才竞争力两年共上升12位至世界第四;安全城市排名跻身十大,位列世界第七。

✅回顾过去3年的成绩:

  • 公屋上楼周期:平均等待6.1年缩短至5.1年;

  • 家庭收入中位数:三年上升3,000元,增幅约11%;

  • 香港经济增长:负转正,预计今年正增长2-3%;

  •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上升一位至世界第三;

  • 整体竞争力:上升四位至世界第三;

  • 人才竞争力:两年共升了12位至世界第四;

  • 安全城市排名:跻身十大,位列世界第七;

此前坊间热议的高才通关停、投资移民门槛降低、非本地生限额放宽等等“剧透”,今天都有了定论!

2025《施政报告》全文,可在官网查看:

https://www.policyaddress.gov.hk/2025/

在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方面

李家超在报告中重点提及跨境财富管理、跨境支付通、投资移民计划、新股IPO、家族办公室等领域,坊间热议的“高才通政策收紧”暂未有更新,亮点速览如下:

1、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未来几年,香港预料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

李家超指,未来几年,香港预料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跨境理财通2.0”优化措施自去年2月启动后,内地投资香港的财富产品户口由2.5万个增至11万个。

未来会进一步优化基金、单一家族办公室和附带权益的优惠税制,吸引更多基金来港落户;证监会积极推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房托基金)纳入“互联互通”标的,提高两地房托基金流动性;也会配合优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机制,特别是加强与前海和上海合作,为内地私募市场引进更多境外资金。

2、跨境支付通:持续优化「跨境支付通」,拓展与两地民生相关的汇款应用场景

将继续深化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政府将持续优化“跨境支付通”,拓展与两地民生相关的汇款应用场景,明年会优化可携现金援助的发放安排,在广东及福建省养老的香港受惠长者可选择由政府将款项直接汇入其内地指定银行的账户。

3、投资移民:优化「投资移民计划」,住宅投资门槛下调至3,000万

“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要求申请人在港投资不少于3,000万港元,无论是住宅或非住宅现最多只算入1,000万港元。

港府优化投资移民政策,如购买非住宅物业,可计入金额从1,000万港元提升到1,500万港元,物业成交价仍不受限制;如果购买住宅物业,可算入额维持1,000万港元,但可算入的住宅物业投资会放宽,成交价门槛由5,000万下调至3,000万。

另外,为推动保险资金参与基建融资,政府明年将修订法例,调低对投资基建的资本要求,对本地项目给予优惠;并推动香港专属自保和再保险行业发展,以及促进市场推出更多跨境养老、跨境自驾和低空经济等保险产品。

4、持续强化股票市场: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

李家超表示,香港将通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加强对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金融支持;进一步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通”南向交易。

5、加速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推动机管局及金融机构在港拓黄金仓储,目标三年超越2000吨

加速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已接纳“推动黄金市场发展工作小组”的建议,由财库局落实,包括推动机管局及金融机构在港拓展黄金仓储,以三年超越2000吨为目标,建造区域黄金储备枢纽。并推动金商在港建立或扩建精炼厂,并与内地研究在内地进行来料加工,精炼黄金后出口至香港作交易及交割用途。

政府建立香港黄金中央清算系统,为国际标准黄金交易提供高效可信的清算服务,并邀请上海黄金交易所参与,为未来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做好预备。

6、构建国际领先债券市场:巩固香港债券中心地位

香港特区政府会推进巩固香港债券中心地位,香港将提升金融基建,包括金管局旗下的迅清结算(CMU OmniClear)将与港交所合作,研究让投资者在单一平台集中管理及相互抵押股票和债券等不同资产,促成不同“互联互通”机制的联动。也会与瑞士、阿联酋等地市场建立连接;并推动使用离岸中国国债作为不同清算所抵押品,进一步丰富人民币资产的应用场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也正研究由市场建立和营运的债券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可行性,并积极推动在香港建立商业回购市场和中央交易对手制度以提升市场流动性。

7、构建蓬勃货币市场:增加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和全球辐射能力

香港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为增加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和全球辐射能力,金管局将利用与人民银行的货币互换协议,设立新的“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向企业提供贸易、日常营运、资本支出所需且年期较长的人民币融资,支持实体经济使用人民币,并持续探讨更多元化的跨境资金获取渠道,为市场提供稳定且成本较低的人民币资金。金管局亦会研究推动人民币与区内本币在港进行更便利的外汇报价与交易。

政府将发行更多人民币债券,并将研究在合适的场景下以人民币支付政府开支。

8、国际风险管理中心:推动保险资金参与基建融资

为推动保险资金参与基建融资,政府明年将修订法例,调低对投资基建的资本要求,对本地项目给予优惠;并推动香港专属自保和再保险行业发展,以及促进市场推出更多跨境养老、跨境自驾和低空经济等保险产品。

9、人才政策:高才通续签率55%,每年带来约340亿港元的经济贡献

本届政府推出一系列新的输入人才政策,至今已有超过23万人才来港工作和发展。其中,高才通计划12的申请续签率达55%。获批续签的高才素质高,在港主要从事创科、金融等行业,按每月收入计,95%高于香港收入中位数2万多港元,50%更是高出近一倍,显示需求大,市场愿意付较高工资招聘。高才通计划可为香港带来每年约340亿港元的经济贡献,相当于GDP的约1.2%。

李家超续指,通过不同计划来港的人才大部分很年轻,七成在40岁以下,有助纾缓人口高龄化的挑战。政府会继续推行人才政策,确保香港人才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

作为香港未来发展新引擎,北部都会区的新动作必定吸引各界关注。
施政报告以专章的形式谈了北部都会区的发展,明确目标与分工,首先成立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3个小组:

对于北部都会区的发展,会简化行政措施,“拆墙松绑”,例如初期容许先建设和营运零售、娱乐或会议展览等项目,吸引企业进驻、创造收益,再落实长远发展。


此外,北都大学城的发展也不容忽视,施政报告指出,3批大学城土地最早分别在2026年(洪水桥)、2028年(牛潭尾)、2030年(新界北新市镇)提供使用!

香港政府计划分三批开发土地,并为每块土地定制了不同的产业发展方向。
具体来说,洪水桥/厦村区域将重点发展高端专业服务和配套的职业培训;而牛潭尾区域则会融入新田科技城的整体规划,聚焦科技创新(尤其是生命健康科技),并与新的医学院及医疗教学研究基地联动发展。

(图源:香港发展局)

河套片区、新田科技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会加快进度!可以感受到港府加速发展北部都会区的决心,待北部都会区建成后,香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活力!

打造留学香港品牌

1、非本地生限额提升到50%

高校扩招是“抢人”的方式,香港要“打造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在全球推广。

2023年施政报告将政府资助的专上院校招收非本地学生限额将提升40%,有学校表示招生已接近用尽40%的非本地生录取限额。

(图源:大公报)

从2026/27学年起,最新施政报告把这个比例再次提高,提升至50%!大学可以招收更多来自内地和海外的学生。

同时,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超额收生自资学额上限将由原来的100%提升到120%。

港府同时表示,比例虽然上升,但教资会每年为本地生提供的15000个资助学额一个都不会少,不会因多招外地生而被挤占。

2、成立留学香港专班

为打造留学香港品牌,港府还成立留学香港专班,拨款4000万港元资助8大进行国际和内地宣传及师生招揽,举办更多的暑期游学活动。


3、增加学生宿舍供应

随着越来越多人来香港升学,宿舍的供不应求,为此香港增加学生宿舍供应,不仅推出城中学舍计划,还将预留全新的商业或其他土地建立新宿舍!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早已成为各界必争之地,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香港企业已经将AI整合到业务当中,八成的企业表示投资AI获利,同时有一成的企业获利超过100%。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大力推动香港AI科研及应用。最新施政报告指出,港府会促进AI在各行业广泛深度融合,实现“AI产业化、产业AI化”。

同时还会推进AI科研和人才优势,港府已经预留了10亿港元的资金,在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究院”。

此外,还推出“强化AI资金优势”、“强化AI数据优势”,“拓展AI应用”,为进一步提升政府效能,特首会成立“AI效能提升组”,在工作中有效应用AI人工智能技术!

从种种迹象来看,特区政府对AI和科技创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决心!

大力发展盛事旅游

香港的旅游盛事越来越多,像演唱会、全运会的开展,香港旅游局推出的暑期优惠等等。

施政报告还指出,大力发展“无处不旅游”,其中涉及到邮轮旅游、生态+旅游、特色地方主题深度游多个方面,以后去香港的理由又多了几个!!

多项惠民生政策

1、确保本地劳工优先就业

人口老龄化导致香港劳动人口下降,有本地劳工认为,扩大外劳输入导致失业率攀升、雇主聘用外劳后解雇本地工人以及本地工人议价能力降低。
针对这点,施政报告指出,确保本地工人优先就业,并进一步优化 “补充劳工优化计划”,加大力度打击非法劳工。

2、新生子女首2年享26万元免税额

再来说新生儿相关的,港府对“造人”相当重视。

2024年,香港有36700名婴儿出生,总和生育率回升至0.841,这是2021年以来的最高值,也是总和生育率连续第二年上升。
为鼓励生育,港府推出“鼓励生育组合拳”!首先是调整新生子女免税额,从2026/27年度起,把每名新生子女享有26万元免税额的时间,由目前的首年增加到至少出生后的首两年。

其次是在未来3年内,新增15所资助幼儿中心;还会推出在校课后托管服务、支援辅助生育等。

3、宠物友善政策
香港在对待宠物方面展现出了高度的友好与关怀,前段时间,港铁推出专门的宠物车厢。
这一次施政报告放大招,放宽《食物业规例》,允许餐厅申请牌照,让狗狗进入餐厅,解除已实施长达30年的宠物狗入餐厅禁令!

4、长者在大湾区养老
港府在年底前还推出试验计划,对符合资格的长者每月获资助5000港元,更多政策可以在施政报告看~

此外,今年的施政报告强调维护国家安全、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完善地区治理体系。同时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并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如果您对香港身份感兴趣,
请添加我们的微信,
我们将帮您做出最优质的的选择!
联系电话:1785421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