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汇丰银行宣布重启3.5万人的裁员计划,以削减45亿美元的成本,并冻结几乎所有外部招聘。据彭博社统计,2019年以来全球有50多家银行宣布裁员,计划裁员人数近8万,创下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截至发稿,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宣布裁员人数均已过万;意大利裕信银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等大型银行也宣布了几千人裁员计划。尽管受疫情影响,部分银行或缩减、或暂停了裁员计划,也有不少银行,比如瑞士信贷等,考虑加入裁员的队伍。
中国银行(3.17 +0.32%,诊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指出,发达国家银行业成本收入比普遍处于较高水平,2018年主要大型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达到60%左右。缩减员工规模成为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
持续多年的低利率环境、不可预测的市场对国际银行业收入造成压力。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金融创新和风险分配的效率显著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服务的运作方式、盈利模式、效率和成本结构。面对新的形式,传统商业银行必须重新评估其商业战略,以适应投、融资者变化的需求。
长期低利率政策挤压银行利润空间
关于大规模裁员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疫情的冲击只是裁员潮的“催化剂”,起到了倒逼的作用,而真正的“导火索”是长期低利率政策环境下银行承受的经营压力,此外,金融科技也令商业银行减员增效。
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福尔克斯·兰道估计,欧元区银行每年因负利率政策损失约80亿欧元。
2020年2月,汇丰银行宣布裁员计划时表示,主要原因是2019年利润跌了33%。按照其披露的环球业绩表现来看,2019年度亚洲贡献了主要收入,实现税前利润184.6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4%;而欧洲却出现巨额亏损,税前净亏损为46.53亿美元,同比下降34.9%。
“长期零利率、负利率为欧美银行业经营带来挑战。”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梦宇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一是导致净息差超预期下降,侵蚀银行利息收入,影响整体盈利能力。在此背景下,银行将面临业务结构与地区分布的调整,竞争进一步加剧。二是导致银行贷款占资产比重降低,银行资产被迫向低收益资产倾斜。三是负利率对高度依赖利息收入、零售业务、欧美本土化业务的银行可能产生一定冲击,此类银行或面临较大经营困难,需密切关注此类银行的资产质量。”
不仅在欧美,受负利率“困扰”的日本银行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实施负利率政策的2016年到2019年间,日本全国银行协会所属各家金融机构的资金利息减少了8%左右。以日本最大商业银行三菱东京UFJ银行为例,受制于疲软的借贷业务,截至2019年末该行净利息收入持续下跌至1.38万亿日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7%。而今年四月,三菱东京UFJ银行更向日媒透露,在此前计划裁员6000人的基础上,再削减2000个岗位。
与欧美银行略有不同的是,受制于日本严格的劳动保护法,日本银行机构展开大规模裁员更加困难,也因此日本银行普遍设立的裁员时间跨度更长。
银行业务由“链”向“炼”转变
在各大银行公布的计划里,裁员总是与改革相辅相成,核心在于聚焦优势业务“轻装上阵”,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和环境。
受疫情影响,欧洲最大银行集团之一裕信银行已将原本四年内裁员8000人的计划降至5200人。据路透社消息,裕信银行此前已对土耳其Yapi Kredi银行的持股比例降至32%以下,近四年共计售出资产达50亿欧元,股权结构不断简化。裕信银行曾长期向东欧市场扩张,其泛欧洲银行价值链正由“链”向“炼”转变。
作为改革的一部分,汇丰银行则表示,到2022年底将减少1000多亿美元(约12%)的总风险加权资产,其中大部分预计将来自其部分投资银行的清盘。汇丰银行也在考虑出售其他领域的部分业务,并已在为其法国零售业务寻找买家。
去年,德意志银行因宣布大幅裁员并削减其设在纽约与伦敦的投资银行业务而引发众声喧哗。德意志银行集团亚太CEO司马维(Werner Steinmueller)曾在采访中指出,该行战略转型主要涉及退出全球股票销售和交易业务,核心目标是重新聚焦集团优势业务,例如企业银行、固定收益、财富管理等。据年报披露,2019年德银全职员工总数已减少至87597人,目前该行股票销售及交易平台已转予法国巴黎银行。
刘英指出,在欧美持续宽松的货币环境下,商业银行需要增加中间业务收入、非息收入占比,以保证其盈利能力。在中间业务增长方面,欧元区的几家银行更具优势。
“从2013年到2018年欧元区商业银行的数据上看,中间业务收入增长13%。其中欧元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增长了55%,而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仅增长24%。这一业务调整其实抵消了不少负利率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刘英说。
李梦宇认为,持续优化业务及区域战略发展方向,将是大型跨国商业银行未来提升盈利能力的发力点。具体来看,可通过将资产向逆周期行业分布,加大资产结构分散化、多元化配置,降低外部环境风险对资产结构的冲击;积极发展批发业务中高附加值的业务,如投资银行、交易银行、财富管理等;增强业务区域多元化布局,平衡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对集团的贡献度。
数字化不再是选择而是必需品
记者注意到,在海外大型商业银行纷纷“瘦身”的过程中,拥抱金融科技,以AI及线上渠道代替人工与网点,已成各家银行健康发展的不二之选。
刘英指出,商业银行目前整体将进入金融科技的变革时代,对金融科技的投入与研发非常重要。新的商业模式能够提升银行的整体运营效率,从而提高它的提升盈利水平。同时,数字化转型、开展非接触式服务等也能够帮助银行节省固定成本。不过金融科技研发往往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可能就需要进一步瘦身,甚至在别处“截流”。
就在去年末,裕信银行投资者大会宣布,到2023年,裕信银行线上渠道客户计划从2018年的45%达到60%。而IT方面加大的投入则由裁员与关闭网点等措施来平衡。
桑坦德银行自已于去年展开为期4年数字转型计划,预计在技术研发领域投资超200亿欧元。近日,这家西班牙最大的银行宣布,今年将在全球招募3000名IT专业人员,来支持该银行的商业、技术与数字转型。这批新招募的IT专业人员将加入银行的技术与营运部门,包括平台与API、云计算、大数据、DevSecOps、人工智能、软件开发、企业架构与信息安全等领域。桑坦德银行指出,他们的目标是成为开放式金融服务平台。
李梦宇分析,优化物理网点布局和人力配备,借助机器人(12.57 -1.41%,诊股)与智能自动化技术降低中后台操作人员配备,提高区域和业务协同能力,从长期来看也是银行降低运营成本的一种方式。
美国弗雷斯特研究公司研究员Meng Liu研究指出, 当前日本大型商业银行正在利用新兴技术来削减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瑞穗银行开发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文字识别等技术自动处理支票及文件的AOR解决方案,简化了后台80%的业务。三菱东京UFJ银行推出了全天候AI驱动房贷信用快速评估服务,减少了该项业务一半的文书工作。同时,用AI代替了信用评估员,大大提升了服务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