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对外开放加速 中资与外资银行共话合作

当前,中国金融业新一轮对外开放已经启动,“一行两会”等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开放创新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11月27日,由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上海-新加坡金融论坛”在沪举行。来自上海和新加坡的200多名政府、监管部门、研究院所和金融机构的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前来参加,共同探讨“中国扩大金融开放与 ‘一带一路’倡议机遇”。

据悉,“上海-新加坡金融论坛”由原上海市金融办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于2015年11月首次举办,此前已连续举办了三届。

上海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郑杨表示,中新(中国与新加坡)友谊历久弥新,两国高层往来频繁、互动密切。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确立了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她提到, 11月上旬,李克强总理访问新加坡,为中新友好关系和合作发展注入新动力,在中新经贸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近年来上海和新加坡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卓有成效。

郑杨说,上海和新加坡都是开放型经济的受益者,目前,上海正在加快推进“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桥头堡的建设,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外开放的力度,同时正在积极布局构建金融科技产业生态链,加强科创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希望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开放和金融科技发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两地在金融机构之间,“一带一路”建设、金融科技及金融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更高层次的互利共赢。

同时,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副行长罗惠燕表示,新加坡与上海金融合作不断加深,是过去5年里新中两国在金融领域合作不断扩大的最新里程碑,双边金融合作从人民币国际化和监管合作与交流开始,发展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现在双方正在开展金融科技领域及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融资需求合作,这些项目是为了更好支持中国与东南亚之间日益密切的经贸及金融往来。

目前,新加坡已与84个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议,与32地区订有自由贸易协定。新加坡交易所执行副总裁周士达提到,新加坡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国际化商业平台,超过3万亿的资产在新加坡管理,同时汇集了众多的主权基金。周士达介绍称,目前在新加坡交易所共有744上市企业,总市值达6080亿美元,而这些上市企业中将近40%为境外企业,他同时提到,这些境外企业中,按照市值划分,金融类企业占有市值比例最大,约为36%。

作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银行业也在积极加快打造“一带一路”金融服务网络。

随着中国金融业加速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看好中国市场,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合”关系成为焦点。对此,浦发银行总行国际业务管理部总经理任军表示,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应加强合作,尤其是中资银行向外资银行学习,比如大华银行在东南亚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人脉优势,那么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时候就要与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合作。

对此,华侨永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康慧珍女士认为,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对外资银行来说是个利好。“当前,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占比仅为1.27%,从这个层面来说,外资银行不足以与中资银行竞争;对我们外资银行来说,其实是要互相抱团。”

大华银行(中国)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符懋赞先生亦赞同康慧珍的观点,他认为,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要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创“双赢”。同时,他分享了大华银行(中国)帮助企业“走出去”的两个成功案例:案例一中,大华银行(中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助供应链金融,向企业提供贸易融资,从而支持企业走出去,在此过程中,大华银行(中国)利用自身在东盟国家的网络,为企业经销商提供支持,同时,通过在跨境业务上的良好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了与企业在国内的业务合作;而在案例二中,大华银行(中国)向境内客户提供特色跨境金融融资产品,在该交易中,由境内客户向Innoven Capital申请风险债权额度,之后Innoven Capital向大华银行(中国)开立跨境担保函,在完成相关备案手续审批后,大华银行(中国)完成贷款的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