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肩同行”40年 外资行在华发展迎机遇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金融业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一年。40年来,外资银行积极参与中国金融改革和市场开放措施,同时也使自身在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未来更可期。

积极融入中国金融体系

过去40年里,在华外资银行积极融入中国金融体系,尤其是近些年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支持自贸区建设等方面表现积极。

比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实施以及中资企业在海外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摩根大通利用其全球网络和资源,以及全方位的企业、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平台,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花旗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65个市场中拥有58个据点,部分当地网点有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运营经验,可很好地对接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汇丰银行凭借其在全球25个主要市场设立的“中资企业海外服务部”,协助中外企业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恒生中国成都分行与昆明分行紧密连动,协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所加快,法国巴黎银行中国区交易银行部负责人张荧告诉《上海金融报》记者:“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看到愈来愈多境外主体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人民币作为资金管理货币的优势正逐步凸显。统计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国际投资、国际信贷、国际债券与票据等国际金融业务中的综合占比明显上升。”

今年10月,华侨永亨银行(中国)副行长、珠三角地区总部总经理王克在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举办的“上海外资银行改革开放成果座谈会”上表示,随着人民币在国际上使用率提高以及企业跨境融资更加便利化,外资银行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以及“走进来”的外国企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此外,汇丰银行在全球超过50个市场构建了人民币服务能力,为企业和机构提供跨境支持;花旗银行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定制跨境资金管理方案和跨境财资服务,利用创新解决方案提高运营资金和风险管理效率,帮助企业实现资金的全球有效管理。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博士后原晓惠在接受《上海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外资银行普遍看好中国市场,且关注“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币国际化等主题,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在提供各项服务中扩大市场份额,以此获得长远利益,这样的表现令人欣喜。

更愿增持非银机构股比

在外资银行深度融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迎来新一轮金融开放举措。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了总计11项将在2018年落地的金融开放措施。

8月23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取消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资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

10月25日,银保监会代为草拟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谈及金融开放进程加快的原因,原晓惠告诉《上海金融报》记者,从内部层面看,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所受的限制已经不多,尤其大型外资行部分业务的优势已明显超过中资银行,加快开放是适应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从外部原因看,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中国有必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表明开放的决心。从更大的背景看,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进一步持续的改革开放是不变的大趋势。

在中国扩大金融开放的各项措施中,较令人瞩目的是4月28日证监会公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外资持股比例最高可达51%。新规发布后不久,就有多家外资机构相继向证监会提交了控股证券公司的申请。5月2日,瑞银向证监会申请将瑞银证券的股权比例增至51%,成为首家在中国内地申请控股证券公司的外资机构,当日证监会便受理材料。7月17日,获证监会一次书面反馈。5月8日,野村控股向证监会提交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拟持股51%。9月28日,获证监会一次书面反馈。5月10日,摩根大通向证监会提交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拟持股51%。11月13日,获证监会一次书面反馈。

值得一提的是,有市场观察人士认为,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业自由化的最新举措“无动于衷”,似乎并不急于增加在中国的股权。目前,外资银行持有较大比例国内银行股权的包括: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持有杭州银行18%股权以及齐鲁银行的17.88%股权,加拿大丰业银行持有西安银行19.99%股权,法国巴黎银行持有南京银行14.87%的股份,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持有青岛银行15.37%的股份。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智库布鲁盖尔(Bruegel)指出,外国公司不愿意进入他们并不完全了解的体系。

原晓惠对《上海金融报》记者指出,虽然从上述信息来看,似乎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新规的看法出现分化。但仔细看,只是对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持股有不同看法。“外资行不愿增持中资行的银行股比,一方面是由于中资行近年发展较快,外资行对大型中资行的股份无法持有,中小银行的估值又比较高,增持股比不划算。另一方面,外资行目前对中资中小银行的持股程度已不低,虽不愿再增持股份,但也不愿减持,仍愿意保留原有投资,因为持有这些股份对外资行有益。但这只是外资行对中资行股份的持有态度,而对保险、基金、证券等机构的态度较为积极。由于这些领域在国内起步慢,增长潜力大,外资行更愿意增持非银机构股比。因此,简单地说外资行对增持中资金融机构股比‘无动于衷’,有失偏颇。”

在华发展前景看好

前不久,上海银监局召开2018年上半年上海外资银行监管情况通报会。会议认为,在沪外资银行应充分把握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机遇,充分调动母行(总行)和自身资源,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拓展业务;同时,加强与中资银行合作,深度参与中国金融市场,支持上海“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共同构建更加开放和共赢的金融市场环境。

该如何看待外资行未来在华发展前景?对于这个问题,原晓惠认为,随着中国金融开放政策落地步伐加快,对外资银行进一步放宽限制,将使整个大环境对外资银行产生利好。

张荧表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全球金融业都在关注中国市场未来走向。“在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过程中,外资银行在中国将有更多机遇。以交易银行为例,随着更多企业迈上国际舞台、更多贸易引入国门,国际化银行可以充分释放环球网络、贸易金融、流动性管理等优势。”

大华银行大中华区行政总裁叶杨诗明在大华银行(中国)总部大厦开幕仪式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早些年很多人都说外资银行是‘狼’,其实我们是‘披着狼皮的羊’,进一步改革开放让外资银行有更大的参与度。政策出台了,更重要的是怎么落地、怎么执行。”

原晓惠指出,在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中资银行可以与外资银行加强合作,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时,中资银行拥有客户和资金上的优势,而外资银行拥有海外网点的优势,两者可以形成合作。同时,中资银行应该意识到在某些方面与外资银行存在差距,在合作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缩小差距。

摩根大通中国区CEO梁治文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中资金融机构的实力强劲,数家中资银行已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而在中资金融机构迅猛发展的同时,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也不断上升,业务发展迅速。在这种不断开放的多元化金融市场中,中外资银行可以加强合作。这方面,摩根大通已有所行动。“摩根大通5月与工商银行签署谅解备忘录,发挥双方在国际和本土的优势,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跨国企业在中国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