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海外基金私募发展历程史

私募基金是一种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社会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基金方式运作的集合投资制度。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私募基金不断发展壮大,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纵观国际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美国是最早开展私募基金投资的国家,规模最大,发展也最成熟。具体来说,全美600多家专业私募股权公司管理着超过4000多亿美元的投资基金,其资本市场占据了全球私募股权资本市场的40%的份额;同时,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全球对冲基金中心,美国是47%对冲基金总部所在地,2016年,北美的市场份额甚至达到67%。


鉴于此,本文以美国为海外私募基金的主要代表地区,简单梳理一下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历程。


一、私募基金的产生


根据主要发达国家的概况,我们从时间的维度来纵向梳理一下私募基金发展的历史与背景:


■ 二战后


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林森货币体制,稳定了战后的国际金融形势,世界经济快速增长,国际金融业得到迅猛发展。在此期间,金融自由化发展成为潮流。


■ 20世纪70年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金融秩序稳定性被打破,国际金融行业努力探索全新的发展模式。在此期间,新金融工具层出不穷,其着眼点在于解决具体的融资问题,金融创新逐渐成为国际金融活动的主流。


■ 20世纪90年代


大量投资工具不断涌现和应用,金融市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极大发展,出现三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1、金融市场竞争自由化,机构多元化。

2、融资技术与金融工具极大丰富。

3、投资主体机构化。


其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机构投资者的出现,他们不仅拥有资金、技术上的优势,还拥有信息、管理、制度优势,在市场上取得了优良的业绩。


以美国为例,20世纪80年代,美国机构投资者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80年初美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约32%,但在2000年这一比例已经提升至48%,目前占比约89.6%。


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美国注册投资公司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达19.2万亿美元,其背后代表着超过9500万名投资者的利益,大约管理了22%的家庭金融资产。

0.png

投资公司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美国本土金融市场最大的投资力量,他们持有的各类证券的流通份额相当大且稳定。截止2016年末,投资公司持有全部上市公司31%的流通股份,持有国内公司债券及海外债券占比19%,持有13%的美国国债和政府部门债券。整体而言,投资公司已经是美国市政债券最大的投资主体,持有23%的在外流通市政债券。


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和发展,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市场份额越来越集中于机构投资者。传统的投资机构,如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单位信托、公益基金等虽然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但由于其面向社会大众,如发生问题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各国都对其运作与投资方向进行严格监管,并规定了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这极大地束缚了以上机构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兴金融市场和衍生产品。市场上呼唤具有更高收益更高冒险精神的机构投资者。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普遍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居民收入与财富不断增长,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日趋多样化。私募基金应运而生。


二、私募基金发展历史


相比中国私募基金,美国私募基金的形式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对冲基金、PE基金、VC基金、房地产基金,还包括资产证券化基金、流动性基金等,这些形式在中国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创新。


根据私募基金的投资领域和方向,我们主要将其分为两大类,一是专门投资于金融市场,包括证券市场、期货等衍生品市场,以对冲基金为代表,最典型的就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这类基金可按投资者的要求制定特定的投资策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和对冲的形式来获取较高收益,其灵活的投资策略和便利的进出机制吸引了许多投资者,在市场上不断发展壮大。二是主要投资于实业,主要是PE,投资于高成长性的行业,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较大风险。


我们主要来梳理一下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变革历史。


1、对冲基金(Hedge Fund)


对冲基金起源于美国,在美国发展壮大并最终走向世界。时至今日,美国仍占据对冲基金行业的“多重最”:最大对冲基金公司所在地、最多管理资产、最多对冲基金数量等等。


因此,每当人们提起对冲基金,总是不免与美国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就对美国的对冲基金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对冲基金名称的产生,最初是因为其多采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但发展至今日,随着越来越多的策略产生,对冲早已不再是对冲基金的唯一特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为,对冲基金是以私人组织形式集聚投资者资金,并以赚取正收益为目的的投资管理工具。与共同基金相比,对冲基金的投资方式更为灵活,投资市场也更为广泛,投资策略也更为多样化。


其发展历史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萌芽期和快速成长期(1949-1970)


1949 年, 任职于《财富》杂志的阿尔弗里德·琼斯(Alfred Jones)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只对冲基金,这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基金产品,有着今天对冲基金的一些基本特征:采用多/空交易策略,激励管理费率,而且创始人投入了自有资产进行运作。几年后,琼斯又与其他经理实施了合伙制。在成功运作了17年后,《财富》杂志的另一名记者对其进行了报道,在其示范作用下,美国对冲基金开始快速发展起来。根据SEC的统计,1968年成立的215家投资合伙公司中,有140家是对冲基金公司。到了 1969 年,由于对冲基金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其管理的巨额资产,SEC 开始对冲基金行业进行监督


(2)缓慢发展时期(1970-1985)


虽然对冲基金诞生后就快速成长,但作为一个新的投资工具,不可避免会受到投资周期的考验。60年代中后期恰逢美国股市牛市,很多对冲基金公司出于对冲成本的考虑,开始放弃最初的多/空交易策略,开始放大多头头寸。进入70年代初,随着牛市结束,这些盲目做多对冲基金都受到了沉重打击。面对挫折,对冲基金显示出强大的适应能力,开始研发出新的投资策略。就在这一时期,宏观对冲策略开始出现,并逐渐展露竞争力,其中的代表基金是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旗下的量子基金,朱利安·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旗下的老虎基金以及雷伊·达里奥的桥水基金。


(3)高速发展期(1985-2007)


这一时期,不但宏观对冲策略迎来其黄金期,其他新的对冲策略也不断出现,并在不同时期各领风骚。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全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开始建立并快速成长,这为对冲基金提供了大量可供交易的工具。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全球金融系统不稳定也在加剧,从而为宏观对冲策略提供了表演的舞台。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在90年代攻击英镑、里拉成功,使得宏观对冲策略成为90年代广大投资者的新宠。而进入90年代末期,一些新策略,如事件驱动策略基金、多空头基金、相对价值基金,开始出现并崭露头角。虽然这一时期几只代表性的宏观对冲基金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亏损,但得益于新策略的不断涌现,整个对冲基金行业资产仍保持了高速增长。


(4)挫折与恢复发展期(2008至今)


2008年的金融危机重创了金融行业,对冲基金也未能幸免。虽然全球宏观策略、CTA策略(Commodity Trader Advisor)等少数策略在2008年表现不俗,但大部分对冲基金策略却遭受了重大损失。与此同时,由于投资者恐慌性赎回资产,整个对冲基金行业的资产规模也有所减少。2008年之后,随着美国政府的迅速行动,金融市场的秩序得以较快的恢复,对冲基金行业也很快走出了低谷。这一时期,量化交易技术也日趋成熟,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止2016年2季度,美国对冲基金总管理资产达到2.23万亿美元,超过危机前最高水平。截至2016年底,全球对冲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里程碑”,达到3.02万亿美元。


2、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


私募股权基金起源于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不少富有的私人银行家通过律师、会计师的介绍和安排,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较大的石油、钢铁、铁路等新兴产业,这类投资完全是由投资者个人决策,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组织,这就是私募股权基金的雏形


现代PE产业先后经历了4个重要时期的发展:


■ 第一时期(1946年~1981年)


一些小型的私人资产投资以及小型企业对私募的接触使PE得到起步。


■ 第二时期(1982年~1993年)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出现了一股大量以垃圾债券为资金杠杆的收购浪潮,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几乎崩溃的杠杆收购产业环境下仍疯狂购买著名的美国食品烟草公司雷诺纳贝斯克(RJR Nabisco)中达到高潮。


■ 第三时期(1992年~2002年)


这一时期的初期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逐渐浮现出一系列金融和经济现象,比如储蓄和贷款危机,内幕交易丑闻以及房地产业危机。这一时期出现了更多制度化的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并在1999~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高潮。


■ 第四时期(2003年以来)


全球经济由之前的互联网泡沫逐步走弱,杠杆收购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从而使私募企业的制度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2007年美国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的IPO中我们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


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庞大,投资领域广阔,资金来源广泛,参与机构多样。西方国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占其GDP份额已达到4%~5%。


其中,美国是最早开展股权投资的国家,规模最大,发展也最成熟,全球多半私募股权基金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其中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北美。


具体来说,全美600多家专业私募股权公司管理着超过4000多亿美元的投资基金,其资本市场占据了全球私募股权资本市场的40%的份额。


其中黑石、新桥资本、IDG资本、华平投资集团、KKP、摩根士丹利、贝恩、阿波罗、德州太平洋、高盛、美林等机构是美国私募股权投资的佼佼者。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其私募股权投资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手段,并业已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科学的运作机制。


在美国,除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如凯雷(Carlyle Group)、黑石(Blackstone Group)等公司以外,很多投资银行及商业银行设立投资部或设立单独的资产管理公司等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如高盛(Goldman Sachs)、汇丰银行(HSBC Bank),及摩根(JP Mor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