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神话破灭,是否从此一跃不振?


最近,一位中介公司的朋友跟爱签单说,他们已经很少做香港保险了,现在主要是带客户去香港打疫苗。朋友的情况,可能是广大港险中介的一个缩影。的确,从去年开始,香港保险好像逐渐熄火了。


今天,爱签单跟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香港保险到底怎么了?主要内容如下:


  • 2017年港险统计数据看点

  • 港险保费大跌,到底怎么了?

  • 香港保险是否仍然值得买?


1

猜猜看,我们买了多少港险?


1. 内地访客新增保费


根据香港保监局公布的数据,从新增保费来看, 2017 年内地访客一共购买了 508 亿港元保险,对比 2016 年大幅度下跌 30% ,也是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如果从细分险种来看,下跌最多的是终身寿险、储蓄寿险和万用寿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大跌的情况下,重疾险新增保费仍然略有增长。由于香港保监局没有公布 2016 年以前各险种的保费数据,所以爱签单无法判断,重疾险的同比增长速度是提高了,还是减慢了。


爱签单提醒:


去年我国内地各大寿险公司一共收获 3.2 万亿元人民币的保费收入,而港险虽然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目前仍然有点小众。(延伸阅读:2017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排名



2. 内地访客新增保单


新增保单的数量来看,基本上与去年持平。只是,过去多年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已经不复存在,同比增长速度已经从 2016 年的 66.9% 变为 2017 年的 -0.2% 。与其说是增长,倒不如说是急刹车了。



从细分险种来看,各种寿险、投连险和医疗险都呈现出下降的现象:


与新增保费的情况类似,重疾险的新单数量也是增长的。而年金险的保费下降、保单数量上升,说明大额保单减少、小额保单增多。


总的来说,香港保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进入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


2

香港保险到底怎么了?


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港险保费大跌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各种理财类的寿险上面。而保障型的重疾险虽然还有增长,但是增速并不明显。


对于理财险为什么大跌?香港保监局执行董事许美莹女士给出了三个解释:


首先,人民币汇价开始回稳,这使得内地客购买美元或港元保单的需求减少。其次,保险公司调整产品策略,避免追逐高回报导致较大资本开支。最后一个是大陆监管政策释放影响力。


爱签单觉得,这位董事总结得还是非常到位的。在这里,爱签单也发表一些个人意见:


1.人民币回稳引发观望情绪


前几年,爱签单听过很多港险代理人说,美元处于长期升值的趋势,为了避免人民币资产缩水,一定要配置美元资产。言下之意,香港的分红险就是很好的选择。


爱签单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由于这些话术而购买了香港保险。可是我们回过头来看,人民币汇率在2016年底达到了最低值(即图中最高点),然后就开始一路上涨。相信对于已经购买了港险的朋友,多多少少会感到失望。而对于还没出手的人,则会更加理智地作出选择。



其实,配置美元资产并不是为了赌汇率走势,而是降低汇率波动的风险。


俗话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如果我两个币种都有,美元涨了,人民币跌了,一拉平均,我的总资产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反之亦然。


爱签单认为,这才是配置美元资产的正确心态。


2. 港险收益不一定高


为了整治“夸大收益”的销售乱象,去年香港保监处要求所有保险公司必须在官网公布保单的分红实现率和过往的分红记录。下面以热销产品保诚隽升为例:


我们可以看到,隽升的实际分红很多时候都达不到计划书上面的演示数据,部分年度销售的保单甚至只达到 50% 左右。而另一款热销产品“友邦充裕未来”,暂时基本上能达到预期收益。


其实香港保单的演示收益之所以高,主要是由于资产组合里配置了较高比例的股票。根据历史数据,股票的平均收益远高于债券等资产。说白了,计划书上的演示数据是根据历史数据来推算的。只是,市场永远不会简单地重复,否则所有人都是股神巴菲特。


爱签单并不是说这些数字都不靠谱,有历史数据做参考总比没有要好。但是,面对这些数字,我们应该保持理智,而不要冲动消费。


同时,爱签单也建议大家看看产品计划书里面的敏感性分析。当实际收益率从 6% 下降到 5% 甚至 4% ,几十年后的资产增值也会大幅度减少,可能就没什么吸引力了。


3. 购买港险有政策风险


2016 年 3 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表示:


居民赴港购买人寿险或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的行为,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国家尚未对其开放,交易存在风险。


2016 年 4 月,中国保监会对购买港险的风险进行了提示,主要有以下 5 点:


① 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② 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

③ 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④ 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

⑤ 需认真阅读保险产品条款,避免因对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引发合同纠纷。


2016 年 10 月,中国银联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禁止使用银联卡在香港支付寿险、分红险等类型产品的保费。


官方的发言可能不好理解,简单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港险的保费不好交了


我们知道,港险缴费一般需要用美元或者港元。如果我们去内地的银行购买外汇,在“用途”一栏填写“购买保险”,这种情况银行是不会审批的。有很多人为了交保费,填的都是“旅游费用、赡家费”等用途。这样操作是否存在风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而且,国内居民每年只可以从银行购买 5 万美元的等值外币。如果超过 5 万美元,很多人只能“借用”亲戚朋友的额度。只是,这种化整为零的做法,外管局也是明令禁止的。


在拿到外币后,我们还需要把钱带到香港,目前常见的方法是:


① 香港开户:先去香港的银行开户,然后从内地账户汇款;

② 人肉带钱:拿现金去香港缴费,但是内地银行对每天提取的外币现金有限制,海关也对出境可以携带的现金限制在 5000 美元;

③ 代理缴费:直接把钱交给香港的保险代理人帮忙缴费。


可是,即使每年辛辛苦苦把保费都交上了,理赔的时候就能顺利拿到赔偿吗?


首先,爱签单相信香港的保险公司会实事求是,该赔的绝对会赔。只是,如果我们需要把这笔钱拿回内地使用,同样会遇到很多麻烦。特别是对于大金额的理赔,很多人最后不得不通过地下钱庄这种不合法的渠道去汇款……


爱签单认为,香港的理财险虽然有独特的价值,但是如果为了买一份理财险搞得这么麻烦,可能就得不偿失了。况且,要配置美元资产,也不是只有香港保险一种途径。


3

爱签单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香港保监局的数据,分析了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最新情况:


去年的数据显示,新增保费大幅度下跌 30% ,新增保单与去年基本持平。而导致保费大跌的主要原因,是理财型的保险。



可以看到,在监管层多次提示风险、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香港强制公布分红实现率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内地消费者也逐渐趋于理性。


至于香港的理财险是否值得买,可能每个人看重的地方都会有所差异,具体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