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个词特别流行,叫"痛点"。一个好的生意总是要解决一个或一些痛点的,私募股权投资也不例外,它针对的痛点有两个:
一是:新技术市场化的效率低下,或者说创业企业融资难;
二是:一些成熟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低。
风险投资解决的是第一个痛点,杠杆收购解决的是第二个痛点。因此,风险投资可谓是技术创新的推手,技术创新会带来新的产品与业态,或者说创造出新的需求,就竞争策略而言,其对应的是"蓝海";
杠杆收购解决的是第二个痛点,因此杠杆收购可谓是管理创新的推手,管理创新会带来新的收入与成本关系,提升一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就竞争策略而言,其对应的是“红海”。当然,这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高净值普通人群的理财能手
高净值普通人群之所以愿意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是因为其收益率较高。从前面的叙述可知,较之储蓄、证券投资(股票、国债、公司债)、保险,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收益要高得多:一些风险投资案例的回报率能高达几百倍,甚至上千倍;一些杠杆收购案例的回报率也超高,同时获得回报的时间还短——主要是因为能使用较高或超高杠杆率的缘故。20世纪80年代的杠杆一般是公司购买价格的85%到95%,KKR在1986年对Safeway的并购是以97%的杠杆和KKR投入的3%的权益而达到目的的。后来,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杠杆收购浪潮的逝去,杠杆收购的杠杆率急速下降,20世纪90年代以来,杠杆收购的杠杆率始终维系在20%到40%之间。当然,较之储蓄、证券投资(股票、国债、公司债),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风险也更高一些。但其仍为高净值普通人群所能承受。实际上,高净值普通人群一般会建立自己的投资组合,即把资产配置到不同类型的资产上:房产、股票、保险、收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只是其中一类。
除了收益率较高外,配置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应该还有一个好处:可以享受国际化利益。这一点看看IDG资本、红杉资本、经纬创投、贝恩资本、软银集团等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市场的作为即可知之。我国比较早的一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绝大多数都是美元基金。换言之,投资者绝大多数都是国际投资者。通过投资面向中国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他们享受到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红利”,赚得盆满钵满。直到2012年,我国境内的人民币基金的募资数量才超过美元基金。
私募股权投资已经开始取代房地产投资 ? !
从某个角度来说,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这一点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表现得也很明显: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也发轫于风险投资,其可以被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科学技术改革的决定》中提到了支持创业风险投资的问题,随后由国家科委和财政部等部门筹建了我国第一个风险投资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中创公司)。
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海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始进入我国,掀起了我国的第一次私募股权投资浪潮。他们主要投资国有企业,由于体制没有理顺,行政干预严重,更由于没有退出渠道,他们大都铩羽而归。
1999年,政府把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纳入了自己的视野,将其视为吸引和利用外资的一种方式(当时我们还处于资本稀缺的状态),随后推出政策与举措: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出台,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作出了制度上的安排;
2000年《关于建立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出台,其是我国第一个有关风险投资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为风险投资机制建立了相关的原则;2000年前后政府开始筹备在深圳开设创业板。2002年推出《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4年启动深圳中小企业板;2005年推出《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些政策、举措使得国内私募股权投资的市场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其相伴的是一大批风险投资机构的面世,一开始是由政府主导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公司、上海联创、中科招商,后来再则遍地开花:政府主导的、外资的、合资的、民营的。
2004年,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为私募股权投资在国内资本市场上退出打开了一扇窗户。私募股权投资的成功案例开始批量出现,不仅是风险投资,其他品类的私募股权投资案例也时有出现。来自美利坚的新桥投资于2004年6月,重金买入了原属深圳市政府所有的深圳发展银行17.89%的控股股权,其投入总金额高达人民币12.53亿元,这也是国际并购基金在中国的第一起重大案例。由此为发端,一批面向成熟企业的基金开始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显影”。
自那以后,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从萌芽期进入了成长期,迅速完成了管理模式从粗放到精细、盈利模式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化。
这个过程可以被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2008年以前。这一阶段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模式与盈利模式都很简单,只要找到优秀企业或控股或参股,即可坐享3~5年后的投资金额1倍变4倍乃至更多倍的收益;
▲第二阶段是: 2009年至2013年。这一阶段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业务重心是做上市前投资(Pre-IPO),相应地其管理模式与盈利模式都要比第一阶段复杂一些:不仅要找到优秀企业,还要熟悉中国证券市场的规则,并具有深度介入资本市场的能力;
▲第三个阶段是: 2014年以后。因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去产能与产业升级(供给侧改革)共同拉动的影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迎来了爆发期。清科集团《中国股权投资市场2015全年回顾与展望》显示,2015年我国新募股权投资基金数量从2014年的745家爆长至2970家;宜信公司与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股权投资回报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活跃的VC/PE 机构超过10000家,管理的资产总量已超过5万亿人民币,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私募股权投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