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大势已成

陈兴杰

微信图片_20180109165131.jpg

经常有读者问我:你怎么看待比特币?我的回答都是,比特币值得关注,不管信不信,都值得你买一点。今天的比特币价格逼近1.5万美元,买一枚要花不少钱,那从买0.01枚开始吧。哪怕你不相信,手握真金白银,也会促使你你奋力推开这道门,看看数字货币世界的样子。


比特币为什么诞生?很简单,它是对当今法币通货膨胀的起义。


2009年1月,中本聪在创世区块留下一句永不可修改的话,“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这句话是泰晤士报当天头版文章的标题。中本聪为什么将这句话镌刻在创世区块呢?铭记第一个区块诞生,用当天报纸标题作纪念,这非常合适。此外,是不是有某种嘲讽意味呢?


英国还算财政纪律不错的国家,最近三十年,英镑也保持每年约5%通胀率。美元同样如此,自1971年美元和黄金脱钩,美元发行量增长数十倍。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说。几乎所有第三世界国家,都有过货币大洪水的经历。


通胀灾难有目共赌。传统经济学还在散播“适当通胀有益”“通缩有害”的观点,政府有恃无恐大开印钞机。直至1990年代奥地利经济学派复兴,正确的货币知识流传开来,这才迎来转机。互联网技术为革命者提供了可行的工具。


关于中本聪的资料太少,目前没有证据显示他和奥地利学派有联系。区块链领域,却有很多奥地利学派的信奉者。比特币的机制很能体现这个学派的货币主张。


比特币体系是精巧的机制。它的产生基于每 10 分钟析出一个答案的方程组,想获得答案,只有依靠计算机碰撞破解。全世界所有计算机都能参与碰撞破解。计算机算力越大,越有机会获得。这就形成激励:越在这件事情投入算力,就能获得越多奖励。这就是比特币世界的挖矿。


比特币最牛的地方在于,它的设计总量是2100万个。一开始挖矿很容易,奖励很丰盛。当比特币总量达到一半,挖矿奖赏开始减半;随后每一半比特币被挖出来,奖赏再减半。理论上说,100多年以后,最后一个比特币才会被挖出来。


这样的机制像不像黄金?总量有限、去中心化、挖矿生产这几方面,比特币和黄金非常类似。比特币比黄金有优势的是,它是一串无规律地址字母和个人秘钥。除非切断互联网,否则无法阻止交易。比特币完全匿名,政府无法溯源追查。


关于比特币产生、交易、匿名性、安全性的论述,我的理解比较粗浅。网上有很多专业文章,中本聪的论文也是公开的。尽管比特币的批评者甚多,从技术和密码学角度找到破绽,应该还没有吧。


政府收缴黄金的时代,很多人会把黄金打成首饰,或者直接镶入牙槽。而是比特币时代,根本不需要那么复杂。除非切断互联网,收缴电脑,否则无法追查个人持有比特币。政府可以切断法币充值,阻止比特币蔓延(事实上已经在做),可是不要忘了,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互相竞争。各国政府联手绞杀比特币,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正因如此,尽管众多政府对比特币恨得牙根痒痒,他们也没禁止比特币。没有哪个政府把持有比特币规定为违法。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徒劳的禁止毫无意义。


比特币从诞生那天起,就带着革命气质。政府打压禁止,这并不是比特币普及的最大阻力——如果政府有能力禁止,比特币还有什么价值呢?比特币普及的最大障碍是民众的认知。法币横行数百年,很多人都忘了货币原有的样子。


人类有史以来,真正有政府发行中心化货币,历史非常短暂。大部分情形下,都是民间自发使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作货币。中国金银短缺,古代长期承担货币功能的是铜。统治者一见其利,总按捺不住垄断冲动。一旦他们将货币据为己有,难免发动通货膨胀。王朝一覆灭,货币重新归于非中心化。倒是牢牢以贵金属为本位的货币制度,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底盘。


没有政府源源不断供应货币,单靠金属货币或比特币,能满足市场需求吗?这就是很多人大谈的通缩恐惧论。暂且不说通缩不足为惧,单单“比特币不够用”就贻笑大方。比特币无限细分,可以提供海量信用支持。据说比特币最小单位“聪”(一个比特币的亿分之一),以目前价格看,不到人民币一分钱。假以时日,随着比特币价格上涨,1 聪等于一两元,用于日常交易,有什么不可想象呢?


所谓比特币数量有限,无法提供信用支撑,从其技术言,其实并不存在。比特币以外,还有形形色色的数字货币作补充。因技术分歧,去年比特币硬分叉,于是出现比特币现金,后者在通达性方面更好;还有以太坊,这是完全有别于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


当然,还有形形色色的“山寨币”。“山寨币”不免有戏精骗子,可是只要你深入了解,它们的机制大多与比特币不同。多数币是基于比特币生态的企业融资。只要比特币有价值,基于它的应用就会衍生起来。


经过近十年发展,比特币大势已成。全世界数千万人塑造它,在它基础上交易。即使比特币有瑕疵,被用户抛弃,一定有新币取而代之。比特币的反通胀、反法币理念,已深植于新一代人脑中。


比特币诞生快10年了,它的出现也许并非偶然。1990年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呈现复苏之势,对货币理论流毒的反思非常普遍。经济学思想做好准备,互联网技术发展则提供了成熟条件。中本聪是不世出的天才,它的开创性工作启发了一代技术极客。没有中本聪,也会有上本聪,下本聪吧。人类一旦明辨是非,探索的脚步就不会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