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奢侈品到韩国化妆品,从新西兰奶粉到日本马桶圈。近年来中国内地居民的消费范围着实越来越广了。去年开始,买香港保险又成了“时尚热潮”。
昨天,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发布了2016年一季度长期保险业务临时统计数据,内地访客购买香港人寿新缴保费达131.7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涨93.48%,占第一季度香港新缴个人业务总保费的34.2%,这一占比也再创新高。尽管之前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许多监管措施也接连出台,但内地人前去香港投保的热情丝毫未减。那么问题来了,香港保险到底有什么风险?之前又为什么这么多人去买?现在到底还能不能买?旺财将通过以下5个问答的形式一一为大家解析。
为什么这么多人要去买香港保险?
答:从目前来看,跑到香港买保险的内地居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真的觉得香港保险价廉物美的,还有一类则是通过大额保单实现将资产转移至海外的配置者。
无论香港还是内地的法律,保险都独立于个人财产以外,即便投保人破产清算,这类保单也不受到债权人、政府征税和收费等影响,离婚也不可分割。一方面,征收遗产税一直让内地富裕阶层忧心忡忡,尽管官方一再否认,但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将资产提前转移至海外,香港保险便成了他们眼中的香饽饽;另一方面,一些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主,把实业抵押给大陆银行套取现金,转手到香港购买寿险,通过买保险的方式“避债”,将巨额资产暗渡陈仓至境外,期望在大陆“保险权大于债权”的法律框架下,即使是公司被清盘,手中保单都不会打水漂。更重要的是,这类大额寿险整付保单,还可以用来贷款融资。
保单签发45天内,投保人直接向保险公司提出申请,最高可获得保单现金价值90%的贷款(大陆保单贷款一般能贷出现金价值的70%),进而获得美元(港元)现金。保险公司核准之后,贷款可以直接存入权益人指定的个人银行账户,或者是支票。这种通过保险变相洗钱的方式,也逐渐进入了监管的视野。旺财觉得3月份开始的限购措施,很大一部分就是为了限制大陆人通过大额香港保单转移境内资产到海外。
问:香港保险有什么风险?
答:保监会4月22日发布的公告主要谈到了香港保险的五个风险点: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须认真阅读保险产品条款。后面三点其实是不管香港保险还是内地的保险都具有的风险点,旺财在这里想要着重地谈一下前两点。
法律政策风险
按照我国现行的保险监管政策,香港保险业务员和保险经纪人均不可在内地直接销售香港保险。宣称与香港保险经纪公司或保险公司有合作关系的内地公司或个人,他们所开展的业务尚属两边法律监控缺失的灰色地带。且保监会已经明确提醒,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通过保险代理人伪造假的入境记录来承保,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
另外,由于保险在境外购买,一旦发生纠纷,境内是没有机构可以受理的。也就是说,内地投保人只能向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申请,如果协调无果,必须在香港找律师打官司,香港地区的律师等费用高昂,若陷入持久的纠纷或诉讼状态,花费可能会比较惊人,需要投保人承担经济费用和时间损失。
汇率风险
前去买香港保险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希望通过配置香港保险来获取美元、港币资产,从而抵御人民币的贬值风险。但旺财不得不提醒一句:小心“成也汇率,败也汇率。”
首先,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单基本都是以美元或者港币结算,本身就要承担一定的汇兑风险;其次,保监会也明确表示过内地居民购买香港的分红型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如果是需要多次交费的产品,可能存在政策变化导致无法续交保费的情况;再者,很多香港保险的保障年限都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虽然人民币目前处于贬值周期,但长期来看下行空间有限,倒是港币对人民币七年间从一块二跌到了八毛,美元更不能保证长期汇率稳定攀升。所以,配置长期的海外保险其实一定程度上反而增加了投资者所承担的汇率风险。
问:香港的重疾险到底好不好?
答:刚才说了那么多香港保险存在的风险,主要是出于政策和汇率方面的考虑。那我们现在就再从产品的角度来评测以下香港重疾保险是不是有传说中的那么好。
为了能有一个全面比较,旺财咨询了很多保险公司的朋友并挑出了目前市面上比较划算的一款香港产品和一款内地的产品。下表就是以旺财自己为样本,在相同保额情况下两份产品的要素对比:什么?!内地保费竟然比香港保险的便宜?保障范围还比香港保险广?是的你没有看错,以前香港保险一直号称的最强的两大优势现在看起来都荡然无存了。
其实也不用非常吃惊,在香港重疾险最火的这段时间里,国内的保险公司可不是闲着目送客户全跑去香港,而是效仿香港保险的模式,自己开发出了许多新产品。这些新重疾险,保障范围广,保费也不高。更重要的是,极低的起点更加亲民(香港重疾险一般要求保额至少5万美金),可以适应更多人的需求。
另外,从理赔层面来看,内地的保单一般要求二甲以上医院开具的证明即可赔付,而香港保险公司只承认他指定的医院,这些医院在国内数量非常稀少,若不在这些医院就医,就无法进行理赔。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所在地没有他指定的医院,你可能还是避免不了舟车劳顿。
烟民朋友们也要注意了!香港保险公司在健康险中对于被保险人有无吸烟史非常的介意,通常相同保额的两个保单,吸烟者要比非吸烟者每年多交20%以上的保费。如果在投保过程中有所隐瞒,即使过了2年不可抗辩期,香港保险公司仍有可能拒保。
当然香港保险也不是没有一点优势了,免体检保额香港一般是30~50万美元,而国内只能做到50万人民币左右;在原位癌、儿童疾病保障方面香港的重疾险还是领先于国内的;而且香港的重疾险还会附加一个分红账户,保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这也是国内目前没有的。
问:香港理财型保险收益很高吗?
答:除了重疾险,大陆居民最喜欢买的另一种香港保险就是理财型寿险,原因在于高额的投资回报。内地的万能险、分红险因为收到政策的限制,预期收益都不高,一般历史年化收益在3%~5%左右。
境外保险公司由于可以面向全球配置投资资产,效率较高,因此可以给出明显较高的回报率,一般在7%~9%,甚至更高。这点看上去确实十分诱人,但一方面必须考虑到上文提到过的汇率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保单红利只是预期收益,并不能作为固定回报的保证,所以如果购买的是长期产品,也要考虑到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有落差的风险。
问:究竟该不该买香港保险?
答:刚才说了那么多香港保险的风险点,大家一定认为旺财是要阻止大家去买香港保险。其实未必。一直认为保险没有好不好,只有合不合适。揭示风险只是不想大家是因为时下市场火热或者营销人员的花言巧语而盲目跟风购买。内地的保单就没有任何风险了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内地保险公司信息不对称,价值链条复杂,骗保行为多,要不然为啥那么多人一听到是“卖保险”的就避之不及呢。保险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东西,关键是要认清自己的需求,理性地分析产品,才能挑选最合适的产品。
最后给大家一些购买保险的建议:
坚持属地原则。长期生活在哪里、享受哪里的医疗服务,就在哪里购买保险。对于常住香港的内地人士,比如一年有90天在香港,有机会享受香港的医疗服务,建议购买香港的保险。
不管是保障类产品还是投资类产品,建议均衡配置。
保险不可或缺,但切忌盲目跟风投保,也不要太在意保险经纪人的推销。还是要货比三家,在身边有专业知识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