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私人银行亚洲区CEO:香港私人银行洗牌将持续

我们最近拜访的了摩根大通私人银行亚洲区行政总裁关金星,他在这家美国最大的银行工作也年满20年。

在这20年间,她亲眼目睹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香港乃至亚洲顶级富豪带来的惨重损失,以及大家族的盛衰转换。她说,分散投资是金融危机给他们上的重要一课。

与此同时,这位资深的私人银行家,也在密切地关注着香港私人银行业的格局变动。欧资、美资银行的势力在香港这个财富天堂相互角力,此消彼长。

而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过去5年,中国的新贵涌入香港管理财富。这给香港市场的“后来者”中资私人银行,创造了天时地利的发展机遇。但监管的趋严,也让小型的私人银行的生存变得越来越困难。

关金星说,香港的私人银行业洗牌将继续。

亚洲成全球私人银行竞争重点

腾讯财经:20年前,您刚加入摩根大通的时候,香港的私人银行的格局是怎样的?

关金星:其实20年前,中资几乎是不存在。特别是私人银行,完全是没有的。当时市场以美资、欧资,还有瑞士的私人银行为主,亚洲的银行,好像汇丰、渣打,甚至是新加坡一些银行有在香港开展私人银行业务,但是规模相对小很多。20年前,我觉得美资银行给人的感觉就是投资是做的比较优秀,欧资的银行是比较稳定,像汇丰、渣打这种就全面一点,因为它有商业银行,有零售银行,跟客人的关系就好像多方面一点。其实那时大家的定位不一样。

腾讯财经:今天香港的私人银行的格局是怎样的?

关金星:今天你回头一看的话,前面说的定位有些改变了。以前大家觉得瑞士银行是保密的,欧资银行是稳当的,好像现在也不是这么一回事了。但是相对来说,欧资的银行的选择更多。例如汇丰、渣打这些欧资银行,它们在亚洲的比例比较大,那今天他们亚洲的业务可能比较稳当,反而欧洲那边的业务,比金融风暴之前逊色了很多。

腾讯财经:现在香港市场上比较知名的私人银行,例如瑞银、瑞信,它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香港发展起来的?

关金星:最近10年。他们过往专注全球,或者是欧洲多一点。过去10年投放在亚洲更多,所以他们在亚洲的发展快很多,招人、扩张都比较快。所以相对来说,他们是这10年间才壮大起来的。20年前可能是花旗、汇丰这种有商业银行的规模较大。

腾讯财经:中资的私人银行是大概什么时候开始在香港发展起来?

关金星:也是过去10年,发展得特别快。当然主要因为他们帮中国的企业走出去,自然接触了很多私人银行的客户。但是我觉得今天的中资私人银行还在摸索之中。可能还是专注在回报的那一点,但是对于风险管理、传承,甚至是全球的眼界,他们还没做的到。所以,过去10年香港的确多了很多中资的私人银行,但是它关注的可能只是财富管理当中的一个板块。

腾讯财经:20年前,香港私人银行的客源主要来自哪里?

关金星: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就开始有亚洲的客户在摩根大通私人银行开设账户。当时我们亚洲私人银行的部门还没有完全成立。很多人是跑去纽约,拜访我们,找我们开户。当然当时是很大的家族才有这个能力去做这件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起飞的时候,就多了一些客户,除了大家族之外,第二个梯队的富豪也开始开设私人银行账户。到2000年的时候,私人银行就普遍了很多,很多有100万美元以上可以投资资金的人,就可以有私人银行账户。

腾讯财经:要想成为摩根大通私人银行的客户,最低投资的金额是多少?

关金星:很多私人银行的门槛都是100万美元,但是我们门槛一直比较高,大概是1000万美元左右。

金融危机促使富豪重视分散投资

腾讯财经:过往20年间,香港金融市场 有哪些深刻的变化?

关金星:今年我在摩根大通私人银行工作满20年。我1998年5月进来,从1997年的金融风暴,到接下来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再到接下来的非典,以及2007年、2008年金融风暴,我都在摩根大通亲历了。我感受最深的是亚洲金融风暴。因为这对我们亚洲的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当时不只是金融市场暴跌得厉害,甚至对亚洲的政治格局都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对当年的首富、前20名、30名富豪也是一个大洗牌,全部都换掉了。

腾讯财经: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经济带来哪些打击?

关金星:因为港元和美元挂钩,所以对香港货币没有影响,可是内里的调整很大。当年的房地产暴跌了超过一半以上,有些下跌超过60%,甚至是70%,很多人都变成了负资产。实业,金融业,以及服务业都很箫条。很多公司倒闭,裁员。其实是很恐慌的一段时间。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有一些客人,特别是东南亚的客户,比如印尼、马来西亚的客户,他们的财产蒸发得很厉害,好在他们当时在海外有投资,而且是美元资产,所以那一部分的财富保存了下来。我的感受就是,分散投资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经济好的时候其实都没关系,但是有什么危机的时候,这个作用就发挥出来。

腾讯财经:金融危机让亚洲的私人银行客户投资偏好发生了哪些变化?

关金星:比如说股票投资,之前是追求很高的增长。经历了1997年,很多人追求比较稳定的一个做法,也开始意识到分散投资的作用。1997、1998年的时候,很多人的感觉亚洲,甚至是新兴市场的风险很高。只要你规避这些,到发达市场投资就可以。但是2007、2008年之后,亚洲的经济体反而是更加安全,新兴市场比较稳定。现在大家觉得其实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到处都是要谨慎。

腾讯财经:私人银行客户的诉求这些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关金星:20年前完全追求一个回报,投资回报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10年前就是2007年,那时候就是一个保稳的心态,最重要的是可以把他的财富保存下来。

今天,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现在的家族的需求更加的广,不单在投资上面要全球范围内分散投资,甚至是在企业经营上面,也想做到全球分散。所以他要他的银行的伙伴,能充当他们全球的窗口。当他要去在美国,或者欧洲,甚至是其他亚洲的国家发展的时候,这些伙伴可以给他咨询,提供融资,管理风险。

腾讯财经:一般私人银行客户会选择几家银行提供服务?

关金星:用香港来做例子,香港早期的一些家族,可能5到10家银行,10家以上也有。现在大家都觉得这么多其实不是好事,都在合并之中。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做一个指标的话,一般是2到4家银行。我觉得香港也会走向这一个方向。

过往5年内地富豪涌入香港理财

腾讯财经:财富传承方面,现在的富豪有怎样的需求?

关金星:你看亚洲,亚洲除中国之外的很多地方,财富都到了传承的阶段,就是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第三代的传承。但是有这个过程的时候,其实有一些家族做的比较顺利,有一些家庭就有斗争。现在客人看到发生的这些不愉快的事情,自己也会反省,就是我需要做一些什么,将来不会出现问题。还有就是现在很多客人,他觉得传承不一定是给第二代,更多的是想回馈社会,投入慈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发展。

腾讯财经: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地的客户开始来到香港,管理他们的财富?

关金星:十几年前,就开始就有零零散散的内地客户。我觉得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时候,大部分来香港开户的可能是比较小型的客户,从几百万美元开始。他们很多人可能开工厂,从事制造业、房地产,也有一些是做贸易的,是第一批富起来的人。真正起飞是过去10年间。过去5年,是一个很革命性的发展,从事科技行业的客户越来越多。他们的企业要到香港上市,甚至去美国上市,我们可以跟他的合作,接下来继续为他们服务。内地客户慢慢地成熟,要求都很不一样,我觉得跟他们国际的眼光是有关的。当你财富累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想到要去分散,企业也想走出去,金融方面的投资会先走出去。

腾讯财经:中国的富豪对于财富传承有怎样的要求?

关金星:其实中国的新贵四五十岁已经开始想财富传承的问题,想得更早,他们很开放,不一定觉得一定要把资产、企业传给下一代。越来越多人开始想回馈社会,做慈善、成立家族基金,这些人的年纪是越来越年轻。相对其他亚洲的国家的家族来说,他们考虑做这件事情的年纪更加年轻。所以我觉得中国做什么事情都快过人家,包括财富传承。

腾讯财经:您怎样看待香港私人银行行业的发展前景?

关金星:将来这个市场的竞争当然会更加强烈,因为以前中资都不存在,现在多了一批竞争者,竞争是好事。但是我们刚才没有谈到的一点,就是监管的改变,导致经营的成本高了很多,很多中小型的私人银行难以生存,所以就有可能被淘汰。你看到市场上又很多并购,我觉得会继续下去。将来剩下来的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不会太多了,也不会像以前这么分散,会集中在一些比较大的银行里面。中资的私人银行绝对有机会生存下去,因为他们享有有天时地利,中国的客户是最大的一个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