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环境到底差多少?知道的人都去德国了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公布的一份数据触目惊心:全球超过80%城市人口呼吸的空气超标。收入越低的国家,空气越糟糕。数据显示,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堪忧,跟德国等发达国家一比较,差距特别明显。鸿沟有多大?看看这些数据你就知道了。

  

中国空气质量在全球处于什么位置?世卫组织的数据库覆盖了103个国家的3000多个城市,在中国,它统计了210个大中小城市的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数据。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各国向世卫组织提交的官方报告、国家和次国家级正式报告以及包含颗粒物或细颗粒物测量结果的网站。

  

中国空气最好的城市
   

中国空气最好的城市在台湾,前十名里,大陆地区只有海口和三亚入选。三亚PM10年均23,PM2.5年均15。而数据显示,德国161个城市空气最差是雷根斯堡,PM10年均28、PM2.5年均19。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空气最好的城市们,在德国只能排在最差的行列。

  

吸入被污染的空气有什么后果?

世卫组织的官方新闻稿称,随着城市空气质量下降,这些城市居民也就面临更大的罹患脑中风、心脏病、肺癌以及包括哮喘在内的急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风险。高浓度的颗粒物和细颗粒物造成的周边环境污染是健康面临的最大环境风险,在全世界每年导致三百多万人过早死亡。但如果将颗粒物污染从每立方米70微克降到20微克,因空气污染导致的相关死亡可能减少约15%。
    

随着城市空气质量下降,这些城市居民也就面临更大的罹患脑卒中、心脏病、肺癌以及包括哮喘在内的急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根据世卫组织空气质量建议标准,空气中PM10年均值应低于或等于每立方米20微克,24小时平均值低于或等于每立方米50微克;PM2.5年平均值应低于或等于每立方米10微克,24小时平均值不高于每立方米25微克。世卫组织家庭、妇女和儿童卫生事务助理总干事Flavia Bustreo博士说:“当肮脏的空气像毯子一样裹住我们的城市,最弱势的城市人群受影响最大,也就是最年轻、最年老和最贫困的人。”  
   


德国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保法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当时的西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垃圾处理法》是德国的第一部环境保护法。90年代初,德国议会将保护环境的内容写入修改后的《基本法》。在《基本法》20条A款中这样写道:“国家应该本着对后代负责的精神保护自然的生存基础条件。”这一条款对德国整个政治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全德国联邦和各州的环境法律、法规有8000部,除此之外,还实施欧盟的约400个相关法规。从1972年通过的第一部环保法至今,德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法。
     

德国政府、16个州和各个县政府都设有官方的环保机构,另外,德国还有很多跨地区的环保研究机构。德国政府重视环保并且作了大量的工作。联邦政府每年的环保贷款达到近百亿欧元(1欧元约合人民币10.8元),企业每年的环保投资在30亿至40亿欧元之间,德国因此已形成一个有近百万人就业的环保产业,每年环保产品的出口居世界前列。
   

德国还设立了环保警察。记者采访了一位环保警察,他谈到,德国环保警察隶属联邦内政部。每名环保警察都要经过一年半的专业训练。环保警察的任务是:发现环境污染时,立即采取补救行动。从化学毒素外泄到不卫生食品的销售,都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环保警察行动迅速,他们通过巡逻和使用遥测工具检查环境的污染情况,一旦发现环境污染的现象,立即采取有效的手段,把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任何一条小溪泛起泡沫,环保警察都会前往取样;凡是已经立法的环保事项,警察在其辖区内一概严格执法,比如鱼类死亡、垃圾箱冒烟、废油渗漏或废气聚集成雾等,都属于禁令之列。

   

德国人的环保意识经历了从被动环保转变为个人自觉的过程。垃圾分类最能体现德国人的环保意识。接受记者采访的曲希勒教授同时也是柏林技术大学农业系主任,他在自家小院建立了生物循环系统,自己处理垃圾,把生物垃圾制成肥料种花,用太阳能发电,用沼气作燃料。应该说,垃圾分类带给居民许多麻烦,特别是住在高楼的住户,他们要将十几种垃圾分别送到楼下的分类垃圾箱中,倒一次垃圾可能要上下楼跑好几趟。记者的一位德国邻居不但自己认真执行垃圾分类的规定,还自觉监督别人。如果他发现有人把垃圾扔错了地方,就会一一捡出来重新投放。

  

在德国许多旅馆的卫生间里都贴有一行醒目的提示语:“亲爱的客人,环境保护从点滴做起,为了节约能源,减少毛巾的更换次数,您是否可以重复使用毛巾?”在德国城市街道上,环保广告随处可见。柏林有许多广告呼吁人们减少使用私车。在德国居住的人都会注意到,德国城市道路都很窄,一般只有两道。这是因为德国市政建设首先考虑的是环保因素,而不是考虑让公路适应不断增加的车辆。很多德国大城市有意把道路建得越来越窄,让有私车的人找不到停车位,使他们重新考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目前,全德国有90多家汽车共享协会,拥有会员近7万人。一辆共享的汽车可取代6—10辆私人汽车。


在德国,再生纸的使用比较普及,从学生用的练习本到商店售货员用的收据纸,从信封、邮票到各种报纸杂志,从餐馆的餐巾纸到厕所里的卫生纸,随处可见。这些纸没有经过漂白处理,因为造纸行业对环境的污染有相当部分来自漂白过程。同时,再生纸还有不少好处,它不含任何致敏、致癌物质或色彩原料等。据统计,2003年,德国再生纸的使用率达到了60%。在德国,凡去超市购物的人大多会自带购物袋。如果要使用店家提供的塑料购物袋,就要多支付至少0.25欧元,而0.25欧元在超市可以买到5个鸡蛋。德国虽然森林成片,但很少有卖火柴的。

  

当地人认为,德国树木“不是很多”,做火柴的成本太高,不利于环保。孩子一上学,就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如果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政府是通过法律等强硬手段推动了环保工作的启动,那么,现在德国更多的是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德国的环保教育从幼儿就开始进行。德国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规定,幼儿园要把教导儿童维护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卫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德国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到学校报到时,会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用于孩子记述自己的环保活动。环保记事本的设计精心别致,每一页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风光照片。编者告诉孩子:要热爱大自然,自觉维护环境。

  

据说,德国有370多个森林幼儿园,即在森林中搭建简易住房,让孩子生活在大自然中,从小认识大自然的奇迹,同时了解到自己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在德国学生的自然常识课程里,对学生进行自然和环境保护的教育内容很具体、直接,教学内容也相对较多。记者从邻居家的孩子那里了解到,他们在上动物常识课《家乡冬季的鸟》时,老师就带他们去附近的森林里,了解鸟类在冬季的生活特点,鸟类在冬季寻找食物的困难等等,并要求学生带上一些坚果、面包等食物喂鸟。正因为有了几十年的依法治理,全民共同参与环保运动的实践,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德国才有了今天美丽的景色。